元忽必烈滅宋之戰(168~179年)
元至元五至十六年(1268至1279年),世祖忽必烈采取先取襄陽(今湖北襄樊),中間突破,浮漢(今漢水)入江,直取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的方略,攻滅南宋,統一中國的戰爭。
至元五年,忽必烈命將出師,于六年六月集兵10萬完成對襄陽的包圍。宋軍多次增援均被擊敗。襄陽守將呂文煥多次出擊,亦未能突圍。八年(1271年),蒙古軍加緊攻城。十年正月,元軍水陸夾擊,配以威力較大的回回砲,先破樊城(今湖北襄陽)。二月,呂文煥以襄陽城降元,元軍突破了南宋的戰略防御體系。忽必烈多路出擊乘勝大舉攻宋。十一年九月,伯顏與阿術率水、步軍進至郢州(今湖北鐘祥),繞過宋黃州武定諸軍都統制張世杰部的阻擊,順漢水直趨漢口,舉行鄂州(今湖北武昌)之戰,攻取宋江防重鎮鄂州。十二年正月,伯顏軍沿江東進,宋沿江諸州皆降。二月,元軍于丁家洲之戰中獲勝,順利占領建康(今江蘇南京)、鎮江等地,危及臨安(今浙江杭州)。七月,宋將張世杰等率戰艦萬艘,橫列焦山(今江蘇鎮江東)水面,欲與元軍決戰,但被阿術以水陸協同進擊,配以火攻擊敗。宋長江防線徹底崩潰。
忽必烈采納伯顏建策,命右丞相阿里海牙攻湖南,都元帥宋都帶、左副都元帥李恒等取江西,以切斷南宋東西聯系;命行省左丞相阿術率軍攻揚州,以阻淮東宋軍南援;伯顏率主力直取臨安。十月,伯顏于鎮江部署三路南攻。至十三年正月,三路大軍會師皋亭山(今浙江杭州北)。二月初五,宋恭帝趙率百官于臨安降元。五月,右丞相文天祥、制置副使張世杰、禮部侍郎陸秀夫等在溫州擁益王趙昰為帝。六月,元軍為追殲南宋殘部,繼續南進,張世杰遂擁趙昰、廣王趙昺逃亡海上。十四年五月,文天祥率軍反攻江西,后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至十五年二月,兩淮、湖南、四川等地抗元宋軍相繼失敗。四月,宋帝趙昰卒,張世杰、陸秀夫又擁立趙昺為帝,徙至崖山(今廣東新會南)。六月,忽必烈為徹底消滅南宋殘部,命張弘范為蒙古、漢軍都元帥,率水、步騎兵2萬由海道追擊,都元帥李恒率步騎由陸路南下,會殲南宋殘余。十六年二月全殲宋軍,南宋亡。
上一篇:《侏儒山作戰(1941年1月7日~194年月4日)》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元昊攻北宋之戰(104~104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