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中國畫的作偽方法與傳統的作偽方法相似,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技術手段越來越高明,可大致分為兩大類作偽方法: 一是摹與印、臨、仿、造和代筆,一是對真跡的改頭換面。
1.摹與印
傳統摹畫的方法: 將紙蒙在原作上,先以淡墨勾出細線輪廓確定初稿,然后逐步落墨、設色完成。高手摹畫,既得其形似,也得其神似,但很難做到分毫不差,更難全部再現出原作者的筆法特征,都或多或少帶有摹畫者個人的某些用筆習氣。還有一種方法是半摹半臨,先用濃墨在透明紙上勾出輪廓,再將另一紙蒙在勾出輪廓的稿子上,然后再對著原作臨寫。這種方法可以做到大致與原作位置筆畫相似,水平高者幾可亂真。
現代作偽集團造假,往往是先用高像素的數碼相機到博物館、展覽會上拍下高清晰的原作,然后制成幻燈片,放大成原尺寸或比原尺寸稍大、稍小的影像,打到宣紙上,再用有一定繪畫功力的高手半摹半臨。有的還稍加改動,屬于摹、臨、造結合。這種手段很有欺詐性,贗品頗能亂真。但是,在筆性(如: 用筆的輕重緩急等)上很難和原作完全一致,因為造假者在作偽時,總是小心翼翼,生怕有哪一點不似而露出馬腳,往往會比較拘謹,露出不自然之處和作偽者個人的筆法習氣。另外,現代信息發達,全面仔細地查找畫家出版過的各種畫集、圖錄等資料,總能找到被克隆的母本。但要注意區別構圖相同或相似的真跡與贗品之間的不同,相同題材、構圖相似的作品,不少畫家一生畫過多幅,要在認真分析筆法的基礎上,區別出畫家重復題材、重復構圖的真跡與臨仿的贗品。
傳統的書畫印刷復制技術,最好的方法是木板水印,可以做到在造型上與原作絲毫不差,但墨、色都平板呆滯,稍有經驗的人,一眼就能辨認。現在發展成了木板水印加手工添墨、設色的造假技術,也就是半水印半臨,雖然克服了水印平板呆滯的缺陷,但還是能從資料中找到母本。
自從日本二玄社復制古書畫的印刷技術傳入中國以來,中國的書畫復制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本世紀初開始,噴墨打印機使用的染料墨革新為顏料墨,使中國畫的復制水平空前提高,原作與噴墨打印復制品用肉眼幾乎無法分辨,傳統的目鑒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但是,這些噴墨打印的復制品,雖然沒有以往印刷復制品中出現的網點了,但在高倍的放大鏡下觀看,噴墨產生的噴點,與原作還是有明顯的差異。故對高科技作偽,也不要談虎色變,還是有相應的科技利器來破解的。
2.臨
臨畫就是把原作或原作的印刷品放在前面,邊看邊臨,不用事先勾描出輪廓。這種方法適用于偽造比較寫意的作品。對臨可以避免拘束、呆板,比較靈活,但容易失去形似,也會顯露出臨畫者自己的筆墨習性。鑒定這類贗品,臨得差的,一眼就能識破,高手特別是弟子臨的,就要仔細比對分析了,關鍵還是要熟悉真跡的筆法,一方面要找到母本,另一方面還要從筆法的細節入手,發現一些細微的筆法差異和作偽者個人特有的習性。
3.仿
摹仿,不是一筆一畫地依照真跡原本,而是仿學某家某派的筆法、造型與構圖等,憑仿者自己的構思和想象,比較自由地作畫。這種方法更容易暴露出作偽者本人的筆性和習性。如果是后人仿前人、學生仿老師,很容易露出作偽者功力的不足。如: 現代山水畫大家李可染的學生仿的贗品,由于學生長期追隨老師學習,耳濡目染,對老師的畫法、程式、用筆、用墨設色、造型、構圖、字體等套路都非常熟悉,甚至能借到先師的印章,故其仿品在畫法、程式、造型構圖等方面,都和老師相差無幾,甚至比老師畫得還熟練,刻意模仿突出老師特有的筆墨風格與特征,具有極大的欺騙性,但用筆 (包括落款的書法)的功力,還是不如老師老辣、拙樸。常看李可染原作和學生的作品,用心感悟分析,認真比較,就可以看出明顯的破綻。如果鑒定者以畫家弟子的高仿品作為 “真跡” 的標準,勢必會上當受騙,甚至可能反將真跡當作贗品。另外,常常會有這種情況,相同或相似的構圖,一位畫家(如: 吳昌碩、齊白石)一生之中畫過多幅,有的是幾十幅,甚至是成百上千幅,但這些構圖相同或相似的畫,每一幅都或多或少會有些差異,把這些重復作品和臨仿品區別開來的關鍵,還是取決于鑒定者對該畫家一生各個時期作品筆法的熟悉程度。這些對于那些沒有書畫功底的 “鑒定家”是不容易感悟到的。
4.造
所謂 “造” ,就是作偽者從來未見過畫家的真跡或印刷品,根本就不了解畫家的風格而憑空臆造。這類贗品大都水平低劣,稍有近現代中國畫史常識的人,一看便知其必偽。臆造近現代名家的贗品,較易鑒定。如: 20世紀90年代,香港一家拍賣行上拍過一件臆造的吳冠中 “文革”時期作品《炮打司令部》,不但水平低劣,而且畫法、風格都與吳畫大相徑庭。
5.代筆
畫家在應酬不過來或不愿意畫的情況下,請他人代畫,代筆畫的名款多數由畫家本人親筆書寫,少數由別人代書,但一般都鈐有自己的印章,屬于書畫家自己造自己的假。代筆人往往是書畫家的家人和學生,也稱 “同門假” ,老師、家人、學生間訂立攻守同盟,誰也不往外說,而且家人、學生直接向畫家學習,對老師的筆法、畫法非常熟悉。好的代筆足以亂真,鑒定起來就更困難,但親筆與代筆的筆性和畫法還是有區別的。后人鑒定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必須多看畫家已被確認的各個時期的真跡,掌握其筆性,以此為標準,反復仔細地比對; 代筆再高超,也僅僅是形似而神離,難以完全達到真品的筆性與神韻,其中有些是畫家個人與生俱來的 “胎性” ,或者是未成名時就已經形成了的、一生不變的筆墨習慣,即筆性。大師級畫家的贗品更是如此,因為作偽者或多或少都流露出個人的筆墨特征與習性。還有的作偽者,刻意模仿突出被作偽畫家個人所特有的筆墨風格與特征,但還是能看出其中故意表現出來的做作和不自然之處。近現代名家中,吳昌碩晚年有弟子王震 (1867-1938)、趙云壑(1874-1955)做過代筆; 齊白石的工筆草蟲有三子齊子如(1902-1955)、弟子王雪濤(1903-1982)、曹克家(1906-1979)、肖瓊(白石女弟子,蔣兆和夫人)、婁師白(1918-2010)等做過代筆,代筆水平要數王雪濤、齊子如最高也最多,婁師白最次,但也有少量工筆草蟲為白石親筆; 溥心畬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代筆畫也很多,甚至是流水線式的作業,被行里人戲稱為“溥家作坊” ; 等等。
半真半代: 一幅畫既有本人親筆,也有別人代筆。近現代大家中,齊白石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大寫意花卉中點綴的工筆草蟲絕大多數為代筆,但也有少量工筆草蟲和寫意花卉均為白石親筆; 齊白石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貝葉工蟲中的大寫意樹枝多為白石親筆,工細的貝葉和草蟲代筆較多,但也有少量工細的貝葉和草蟲全部為白石親筆; 還有的工筆草蟲的身子是代筆,腿爪為白石當著買畫人的面親筆添加 (拙作《齊白石工筆草蟲鑒定與收藏》一書中有全面、詳細的研究)。張大千1949年以前山水畫中的亭臺樓閣為弟子何海霞 (1908-1998)代筆,山水為親筆。
區別親筆與代筆畫,最好的方法是將對被代者的本款作品與代筆者的本款作品放在一起仔細比對研究,搞清他們各自用筆、用墨、設色、造型的特征與差異,最終找出代筆人是誰。代筆畫與造假有些區別,雖非本人親筆,或部分為本人親筆,均不能完全定為贗品。
6.真跡的改頭換面
真跡的改頭換面大致有改、添、減、拆四種類型。近現代中國畫作偽,一般是將小名家變成大名家,時代較晚的變成時代早的,以提高畫的經濟價值。與此相反的情況很少。
(1)改: 就是改變作者名款或印記。一般是將后輩畫家、同時代小名家作品上的本款挖去,改添前輩大名家或同時代大名家的名款印記。如: 將吳昌碩弟子趙云壑、諸樂三等人畫上的名號、印章挖去,添加上其老師吳昌碩的名款和印章。
(2)添: 一幅作品原本沒有作者的名款印記,被后人添上名家的款印,或添配名人的題跋及鑒藏印章,用無名來冒充有名。
(3)減: 還有的作品是出于無名之輩手筆,但卻有大名家的題跋,作偽者將原作者的款印挖去,把題跋者變為作者,或把“某某題”的 “題”字挖掉,改成 “畫”或 “作”字,而改換作者。
(4)拆: 拆下畫中部分題跋和印章等配到別的書畫上。其中,有拆下真題跋配在偽造的書畫之上的,也有臨摹或偽造題跋配在真書畫上的,還有將真跡拆而不配的。如: 拆掉一些真題跋另組成一件,一本冊頁被分成數件,還有將一長卷分割數件的,等等。
上一篇:尋古派藝術大師張大千
下一篇:叛逆型現代繪畫藝術大師吳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