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開封繁塔
繁塔創建于北宋開寶七年(974),原名興慈塔,又名天清寺塔,位于開封市東南的禹王臺區,繁塔建在一巨大的夯土臺之上,宋代時,土臺因周圍居住著“繁”(音同“婆”)氏宗族而被稱為繁臺,故其上之塔稱繁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繁塔原是一座六角形的磚塔,初建時為九層,從現存的塔身推測,它原來是相當雄偉的。當地有民謠說:“鐵塔(祐國寺塔)高,鐵塔高,鐵塔只及繁塔腰。”明代“鏟王氣”事件中,上面六層被拆除,頂部覆一小塔作剎。
繁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除樓板使用木材外,全部以磚石建造。塔通高36.68m,其中臺基高1.81m,塔身高24.14m,九級小塔及塔剎高10.73m。塔體均為青磚不岔分平砌而成。塔身收分明顯,整體外觀敦厚莊重。底層南、北面有兩塔室,圓券門;二層、三層亦有塔室,可沿三層塔外壁平座通道攀至塔頂。繁塔各層檐部及平座皆施斗栱。繁塔造型獨特,是四角形密檐式空筒佛塔向八角形樓閣式實心佛塔過渡的典型形式,清晰地顯示了佛塔發展演變的軌跡。
繁塔內外壁遍鑲近7000塊造像磚,磚上圖案達百余種之多,有釋迦佛、無量壽佛、藥師佛等,形象端莊、神態安詳,另有羅漢造像、伎樂造像。造像磚殘留有綠、白、黃、紅等顏料痕跡,說明塔體內外壁原施有彩繪,足見當時繁塔的絢麗壯觀。塔內還珍藏著二百余方石刻,有佛經石刻、施舍人題記、修葺碑記等,字體方正端莊,筆力遒勁渾厚,為研究佛經和書法的精品。
地宮位于底層南塔室地下,地宮中原藏有水精(晶)瓶、水精(晶)函、金棺、銀槨、棺衣褥、舍利石匣等佛教珍品,惜早年被盜。
內壁彩繪造像磚(文宣提供)
外壁造像磚(文宣提供)
全景(杜啟明提供)
上一篇:紀念建筑·開封禹王臺
下一篇:開封龍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