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常州·齊梁文彩宋明風騷
常州古代文化史異彩紛呈,最晚到南朝齊梁年間,這里的文化就已經相當發達,出現了齊梁皇族文人群。至北宋,大詩人蘇東坡終老是鄉,政治家王安石在這里為官一年。文化傳統的深厚,使讀書人多學有所成,宋大觀三年一科三百名進士,常州獨得五十三名,宋維、宋絳和丁寶臣、丁宗臣兩對兄弟同登進士榜更為一時之盛事。明代東林黨崛起,常州又出了幾位錚錚鐵骨的人物,使古常州文彩之中又添幾許風云。
依稀蘭陵古墟
距今常州40公里,有鎮名萬綏,又名阜通。據地方志載,阜通是南朝齊高帝蕭道成和梁武帝蕭衍的故鄉,故稱“齊梁故里”,又因從東晉大興元年(318)至隋開皇九年(589) 二百七十多年中,阜通鎮都是蘭陵縣治所在地,所以又稱“蘭陵古墟”。蕭氏最早定居于此的是西漢蕭何二十四世孫蕭整。蕭整原籍山東嶧縣,嶧縣原名蘭陵。戰亂中蕭整逃到阜通建立僑縣,稱南蘭陵。齊高帝蕭道成、梁武帝蕭衍都是蕭整的后代。齊梁遺址大都毀圮,只據傳說及史書所載可約略窺其一斑。智寶寺相傳為梁武帝故宅。蕭衍篤信佛教,舍宅為寺,建“慧炬寺”,后改“智寶禪院”,建筑今已不存。羅妃橋,相傳為梁武帝一羅姓妃子所監造。羅妃橋附近有井名志公,為蕭衍的師父志公和尚勘地開鑿,井水千年不涸。碗池傳說是蕭氏家族洗碗池,已廢。這里還有龐大的齊梁陵墓群。其中有齊高帝蕭道成的泰安陵、其父蕭承之的永安陵、齊武帝蕭頤的景安陵、齊景帝蕭道生的修安陵、齊明帝蕭鸞的興安陵、梁武帝蕭衍的修陵、梁文帝蕭順之的建陵、梁簡文帝蕭綱的莊陵。
蕭氏文史并茂
齊梁兩代,在政治上無所作為,而齊梁宗室卻文彩煥發。蕭子云是善書草、隸的“飛白”書家,還編成《晉書》一百卷(今僅存輯本一卷)。蕭子良是“竟陵八友”之一,他集學士,抄五經、百家,編成千卷《四部要略》。梁武帝蕭衍精研樂理,創制出相當今日“校音器”的器具,定名為“通”,他還制成十二根笛子以應十二律,相當于今之“定音笛”。梁簡文帝蕭綱則是詩史上“宮體詩”的發軔者。在這些宗室文人中,最重要的是蕭統和蕭子顯。
蕭統字德施,小字維摩,梁武帝蕭衍長子。齊永元三年(501)生,梁天監元年(502)冊立為太子,未即位而卒,年僅三十,謚昭明,世稱昭明太子。他性情敦厚,寬和容眾,不遺余力提倡文學,《梁書·昭明太子傳》說他“引納才學之士,賞愛無倦,恒自討論篇籍,或與學士商榷古今,間則繼以文章著述,率以為常。于是東宮有書幾三萬卷,名才并集,文學之盛,晉宋以來未之有也”。他在今江陰顧山建“文選樓”,與劉孝威、庾肩吾等人討論古代文化典籍,精心選輯秦漢以來的詩文作品,有《文選》三十卷,世稱《昭明文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學作品分類選集。據《江陰志》載:“文選樓在顧山寺,舊有樓七楹,樓前有山茶一株,傳為昭明手植?!爆F在文選樓已無遺跡。
蕭子顯,字景陽,是齊高帝蕭道成之孫、豫章王蕭嶷之子,在南齊是煊赫一時的皇族,由齊入梁,并請準梁武帝編寫《南齊書》。這部史書綜合取材于南齊史官江淹所撰《十志》、沈約所著《齊紀》、熊襄所著《齊典》,以紀傳體形式編為南齊一代完整的史書,后世列為二十四史之一。蕭子顯以當代人敘當代事,在《南齊書》里紀錄和保存了這段歷史時期的許多重要史實。第四十四卷《沈文季傳》記錄了唐寀之在三吳地區發動起義的情況;在第五十二卷中為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立傳;在第四十卷《竟陵王蕭子良傳》等篇目中,則記述了追逋租、征賦役、興水利、開墾田等原始資料。蕭子顯除編撰《南齊書》外,還采納眾家之說,編成《后漢書》一百卷。
文星殞落常州
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陰歷七月二十八日,一代文豪蘇軾在常州孫氏館與世長辭,實現了他四十多年來“逝將歸老”的宿愿。訃聞傳出,“士民惜哲人之萎,朝野嗟一鑒之逝”,常州滿城上下,無不悲痛。人們記得他五月從揚州來常不久,一天黃昏,他乘一葉扁舟,半袒上身,由后河入運河,當時萬人空巷,以一睹東坡為幸。他手執蒲扇,對同舟朋友說:“莫看煞軾否!”
蘇軾終生眷戀常州,費補之在《梁溪漫志》中說:“東坡緣在常州”,“出處窮達三十年,未嘗一日忘吾州”。東坡自己也在《楚頌貼》中說:“逝將歸老,殆是前緣?!碧K軾一生到常州十一次,最早結緣常州則是在宋嘉祐二年(1057)及第進士的瓊林宴上。他和常州府所屬宜興的蔣穎叔、單錫,武進的胡完夫一見傾心,對常州、宜興心馳神往。熙寧六年,他在杭州通判任上,夜宿常州東郊通濟橋畔船上,寫下《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二首,其一曰:
《齊梁文彩·宋明風騷》古詩句出處:行歌野哭兩堪悲,遠火低星漸向微。病眼不眠非守歲,鄉音無伴苦思歸。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稀。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與其說這首詩是作者遠離岷峨,除夜獨宿引起的鄉愁,不如說是他經歷了十六年風云變幻的官場生涯,屢受排擠,壯志難酬的苦悶。他漸萌退志,在宜興購買了田宅,為日后卜居作準備?!盀跖_詩案”后,東坡被貶黃州,后又“量移”汝州時他特意繞道常州,再次買定田產,并寫了《楚頌帖》表達歸老田園的心情。至真州,他寫了《乞居常州表》,被皇帝批準??上Ш髞硭直黄鹩?,仕途更加坎坷,一直到海南都留下了詩人宦海飄泊的足跡。建中靖國元年,徽宗立,實行大赦,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如“窮猿投林”,帶病回到常州。在常州的兩個月中,他孜孜于提絜后輩。東坡去世前,將他在海南所寫的《易傳》等三部著作交托好友錢濟明,后來《易傳》以《毗陵易傳》的書名刊印。一代詩仙在常州殞落,給常州文化史留下了輝煌而凄清的一頁。
壯哉東林名士
宋以后,常州逐漸成為士林競秀、學者輩出之地。明末東林講學的著名學者許多是陽湖武進人,在東林黨同閹黨的反復較量中,常州出現了不少剛正不阿、以風節自持的人物??姴冢幦?,進士出身。因為傳說左副都御史楊漣參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的奏章是他代為起草的,魏忠賢將他逮捕入獄,他受盡酷刑,慘死獄中。李應昇,江陰人,曾任御史。楊漣參劾魏忠賢,受到熹宗的斥責,李應昇上疏為楊漣辯護:“從來閹人之禍,其始莫不有小忠小信以固結主心。根株既深,毒手乃肆?!褐屹t一日不去,則皇上一日不安。”閹黨派緹騎來常逮捕李應昇,引起一場轟動全城的抗暴斗爭。邑人、東林黨人孫慎行所著《荊駝逸史·恩恤諸公志略》載:“方公(指李應昇)逮時,吾邑人繞之數千欲奪公,竟逐緹騎毆。驛有一總角子捶鼓號,見緹騎藏架上,搜出之,捶幾死?!崩顟獣N被捕到京后,備受五刑而死,年僅三十六歲。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黃山之旅·黃山·黃山與黃山畫派
下一篇: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雍和宮·龍潛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