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咸陽之旅·乾陵·“無字碑”前說女皇
在乾陵朱雀門外東西兩側有兩座大石碑。西為“述圣記碑”,東為武則天“無字碑”。“述圣記碑”為武則天撰文,唐中宗李顯書,頌揚唐高宗的文治武功,凡八千余字,碑文全部用金粉填飾,今有些字還依稀可見金光閃耀。碑由七節石塊拼成,取“七曜(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之數”,意為高宗業績如七曜光照天下。故又名“七節碑”。
“無字碑”又稱“沒字牌”,初立時表里未刻一字。大凡樹立碑石,都是想“托堅貞之石質,永垂昭于后世”,所以在碑上刻字,或追述世系、表功頌德,或祭祀、記事。據說秦始皇曾在泰山立過一通無字碑,或以為是欲刻而未刻,或以為是鎮石,或以為是樹立的一種“表望”。對武則天的這通“無字碑”,后人也作過種種猜測,有人認為是表示帝王“功高德大”,取《論語》孔子“民無得而名焉”之意,而名“無字碑”。另一種說法是,武則天臨終前立下遺囑:一生功過留與后人去評說,何必勒石刻字?
武則天(624—705),名曌(照),山西文水人。她本是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幼妾),太宗駕崩后在感業寺削發為尼。654年,唐高宗接她入宮,次年立為皇后。唐高宗晚年體弱多病,“風眩頭重,目不能視”,武則天接管朝政,實際上成為沒有封號的皇帝。高宗死后,她先后廢中宗、睿宗,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頗有唐太宗的風儀,在她執政期間,唐王朝持續繁榮,國力日盛。但是由于她突破了太后不能臨朝稱制的古老慣例,建立自己的武氏王朝,遭到了許多持封建正統思想的人們的強烈攻擊和反抗。在當時,那些知名度很高的人,也從不把武則天當成一個天才的政治家,而只是看作弄權的毒婦人。但是在民間,武則天卻一直被作為卓越的政治家受到尊敬,乾陵附近的群眾習慣稱乾陵為“姑婆陵”,很少稱呼唐高宗墓。所謂“姑婆”,是乾縣一帶對祖姑母或年高德重的女性的尊稱。就是前來游覽的人們,一提乾陵,往往馬上想到這是武則天墓。武則天的晚年是在病床上凄苦地度過的。她被逼讓位給中宗李顯,恢復大唐國號,去世前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終年八十二歲。
無字牌現在已變成有字碑。宋金以后開始有游人在其上題字。據《金石萃編》載,宋金時代有十三段題字,其中刻于金代天會十三年的“郎君行記”保存比較完整,用女真文字刻成,旁有漢字翻譯。女真文字已經失傳,這段碑文當是極其珍貴的資料。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長江三峽之旅·忠縣·“忠良之州”
下一篇:厚厚三晉土·晉中之旅·晉祠·“晉祠流水如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