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齊魯月·濟南之旅·李清照紀念堂·梧桐細雨詞壇豪杰
在濟南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北側,有近年所建宋代杰出女詞人李清照的紀念堂。紀念堂清泉環繞,綠竹映階,雅致清幽。
李清照(1084—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因其有《漱玉集》,后人便認定李清照的故居就在這漱玉泉畔。紀念堂建于原清代山東巡撫丁寶禎祠堂舊址之上。系仿宋式建筑,大門上掛著郭沫若寫的“李清照紀念堂”匾額,堂前還有他題寫的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陳列廳里展陳著女詞人的畫像和著作,還有她父親撰文的碑石拓片和她丈夫登泰山的題名刻石拓片,以及當代著名學者作家葉圣陶、馮沅君、臧克家、夏承燾、唐圭璋等人的題字等。
李清照生于一個充滿書香氣息的家庭,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于散文,官至京東路提點刑獄;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她曾作《如夢令》,描述她少女時代在濟南的歡樂生活:“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宋時,濟南城西確有“溪亭”。在這首詞里,作者游溪亭的少女歡欣之態溢于字里行間。
李清照十八歲時,在汴京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趙明誠知識淵博,致力于金石文學研究和書籍文物收藏,后來成為著名的金石學者。夫妻情好,常投詩報詞。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函寄給在外為官的趙明誠:“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嬛記》載,趙明誠接到后,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明誠問是哪三句,陸德夫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山東濟南李清照紀念堂內李清照塑像
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北方金族大舉侵宋,攻破汴京,俘虜徽宗、欽宗父子,高宗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趙明誠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李清照漂泊江南,在孤苦凄涼中度過了晚年。她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把丈夫所著的《金石錄》遺稿整理成書,使之得以保存流傳。這時期,詞人連遭國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詞章更為深沉感人。如那首著名的《聲聲慢》:
《梧桐細雨·詞壇豪杰》古詩句出處: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開頭用一連串疊字,描述自己孤凄無依的心境。整首詞細膩曲折,扣人心弦。李清照在南渡初期,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喪權辱國,痛快淋漓。李清照作為我國文學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婉約派詞人的卓越代表,她的許多風格清麗、委婉含蓄的詞章至今仍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漓江·桂山龍
下一篇:茫茫高原雪·銀川之旅·沙坡頭·死亡與生命的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