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西安·自古帝王州
陜西省西安市,古稱長安,為漢唐古都,是我國黃河流域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八水繞長安
西安位于關中平原西部,南倚終南山,東望驪山,依山帶水,物產豐饒。四周河流縱橫,有“八水繞長安”之說。“八水”指涇、渭、灞、浐、灃、滈、潏、澇八條河流。
渭河發源于甘肅渭源縣的烏鼠山,流經西安城北,在潼關注入黃河,是流經關中地區最大的河流。渭河及其支流沖積形成渭河盆地,又稱關中盆地、關中平原。盆地西起寶雞峽,東到潼關港口,是一條東西長約360公里的狹長川道,因古代秦人長期在這里活動,故號稱“八百里秦川”。又因處在函谷關、大散關、武關、蕭關四關之中,所以又稱關中。古代的渭河兼航運和灌溉之利,是關中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關中地區的著名城鎮都是沿渭河分布,歷史上著名的都城咸陽和長安,都先后在渭河南北興起。涇河發源于甘肅涇源縣六盤山西麓,在高陵縣注入渭河。其他六條河流都發源于秦嶺山脈,匯入渭河。灃河、滈河、澇河流經西安西境,滈河現已干涸。灃水和滈水為西周政治中心,周都豐京、鎬京就是因灃水和滈水而得名的。潏河流經西安南境,經杜曲、韋曲、杜城,至丈八溝北流,過秦阿房宮東,北入渭河。潏河是古代西安最負盛名的河流,沿岸風景優美、物產豐饒,還是漢、唐長安城的水源。灞、浐縈繞于西安之東。著名的半坡新石器時代遺址就位于浐河東岸。灞河水流量大,在歷史上是豐鎬和長安東方的天然藩籬,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黃河文明發祥地之一
西安地區是我國黃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在藍田縣陳家窩村和公主嶺發現的藍田猿人遺址,距今約五十至一百萬年。在藍田猿人遺址內發現三、四處粉末狀的黑色物質,可能是藍田人的用火遺跡。大約二十萬年前,渭河以北就生活著被稱為大荔人的早期智人。新石器時代遺址更是遍布關中,以西安市東的半坡村遺址和臨潼姜寨遺址最具有代表性。半坡遺址是一個完整的原始村落,半坡人處于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階段,已有了初步的勞動分工,婦女從事農業、采集和制陶,男子以漁獵為主。姜寨遺址與半坡遺址同期。姜寨人以農業為主,兼事狩獵和采集。在姜寨遺址仰韶文化層中發現有一片殘銅,是我國發現較早的銅器殘片,對研究我國青銅文化的起源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古代政治中心
西安作為古代中國的政治中心達一千零六十二年之久,從公元前十一世紀的西周起,秦、漢、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有十一個王朝在此建都。以西周、秦、西漢、隋唐都城最為著名。西安地區最早出現的國家都城是西周的豐京和鎬京,周朝以豐鎬為中心,通過分封諸侯,控制全國。戰國秦和秦始皇建都咸陽,由于咸陽地理條件的限制,秦始皇時將都城向東擴展,在今西安市西郊營建阿房宮。西漢都城長安在今西安市西北約10公里,是西漢王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經濟中心。長安的又一鼎盛時期是在唐代,唐代社會經濟大發展,都城長安空前繁榮,擁有八十萬人口,不僅是全國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都會,國際貿易集散地之一。
唐代以后,全國政治中心東移,長安雖不再作為首都,但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仍占有重要地位,特別是明清兩代。
明代是唐以后長安城發展史上的興盛時期。明王朝是在推翻蒙古貴族的元朝后建立起來的,逃回漠北的蒙古人繼續與明王朝為敵,西安成為明王朝抵御蒙古人侵擾的重要邊塞。朱元璋非常重視西安的地位,洪武二年(1369),把原來的“奉元路”改為“西安府”,取盼望西北安定之意,此后西安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為秦王,在西安修建秦王府,并筑新城。自李世民由秦王登上帝位后,歷代都不再封秦王。朱元璋封次子為秦王,重兵駐扎,說明當時西安的重要性。
清代,西安駐有重兵防守,約占全城四分之一的城內東北隅,被劃為滿族居住區,稱為駐防城。原來的秦王府也被拆毀,作為八旗軍官跑馬演武的教場。
絲綢之路的起點
漢、唐以來,特別是唐代,長安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商業貿易的集散地,是聞名于世的“絲綢之路”的起點。“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陸路交通的干線,自西漢張騫通西域后,逐步形成。西漢有南北兩道,東漢又增加一條北道,將西漢的北道改稱中道。自唐高宗設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后,形成了以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并新開了西州路、回鶻路、伊州路、碎葉路。碎葉路自今吉木薩爾西行,經輪臺、昌吉、瑪納斯、烏蘇、精可、霍城、伊寧,至碎葉城,即著名的天山以北的絲路北道,是唐代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經“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織品、瓷器、鐵器、蠶絲、茶葉、冶鐵術、金銀器制作術及其它工藝品,通過波斯、大食等國源源不斷傳到西亞、歐洲國家。不少西方國家的商品和技術以及文化,通過絲綢之路,又傳入中國。如長安風行一時的打馬球運動,源于波斯,由中亞傳入;大秦(羅馬)的“吞刀”、“吐火”等雜技傳入我國;阿拉伯一帶的商人將伊斯蘭教傳入我國,等等。“絲綢之路”對古代東西方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影響起了重大作用。
上一篇:清清滇黔韻·貴陽之旅·黔靈山·聚貴州靈秀之山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南岳之旅·衡山·自然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