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利哥里七世生平簡介,格利哥里七世歷史評價,格利哥里七世怎么死的?
格利哥里七世(GregoryⅦ,1020—1085),克呂尼改革派教皇1073—1085年在位,歷代教皇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為了實現天主教會統治世界的野心,他與德國皇帝進行了畢生的斗爭。
格利哥里七世,世俗名希爾德布蘭(Hildebrand)。1020年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卡納的索瓦納。童年時進入羅馬圣瑪利亞修道院,從此開始其漫長的教士生涯。
在羅馬圣瑪利亞修道院中,希爾德布蘭深得一位名叫約翰·革拉先神父的信任。1044年,教皇本篤九世因要結婚而辭職,革拉先便用1,500鎊黃金賄買了教皇職位,取名格利哥里六世。希爾德布蘭充當新教皇的秘書和教廷總司鐸。1046年,革拉先這種攫取教皇職位的丑惡行徑敗露,不得不棄職離開羅馬,希爾德布蘭便陪同他流亡德國。1047年革拉先死后,希爾德布蘭與德國克呂尼派結合在一起,鼓吹教會改革,深得亨利三世的賞識。1049年1月,德皇派他陪同新教皇利奧九世(德籍克呂尼派)到羅馬加冕就職。不久,他被提升為教會領地的“宗座總理”。由于他善于經營,使教廷收入驟增,本人也大發橫財。1053年,他受命率領一使團前往高盧。
1054年,教皇利奧九世去世。一部分人擁護他上臺,盡管他本人對教皇寶座垂涎已久,但覺得時機尚未成熟,便謝絕這番好意,親自帶領代表團前往德國,恭請亨利三世指定新教皇。皇帝根據他的意見,選立維克托二世。新教皇對希爾德布蘭非常感激,把他提升為樞機神品①。此后,希爾德布蘭為抬高教皇的地位對皇權進行了斗爭。
自奧托一世至亨利三世的100年間,德國皇帝一直掌握著任命教皇的權利。1056年亨利三世去世,其子亨利四世尚未成年,由其母阿格尼斯攝政。希爾德布蘭趁亨利四世力量較薄弱之機,首先擺脫皇帝對教皇的控制,進而使教皇地位優于皇帝。1058年受太后支持的教皇本篤十世上臺,希爾德布蘭與其不合,他在意大利一些封建主的支持下另行組織選舉,抬出尼古拉二世,于是形成兩個教皇對立的局面。他幫助尼古拉二世在1059年頒布教皇選舉法,規定嗣后教皇不應由皇帝或羅馬貴族指定,而應由教會樞機主教團選舉產生。這樣,一方面制止世俗諸侯對教皇選舉的操縱,另一方面也排斥了德皇對選舉的控制。1059年(一說1061年),他被晉升為羅馬教廷總六品,相當于教廷內閣總理。尼古拉二世死后,希爾德布蘭于1061年扶立亞歷山大二世為教皇。1073年4月21日亞歷山大二世去世,他認為時機已成熟,未等亞歷山大二世的葬禮完畢,便于當晚用暴力強行登上教皇寶座,取名格利哥里七世。
格利哥里七世一上臺就為提高教會的道德權威和建立神權君主專制政體進行斗爭。
長期以來,世俗君王給予教會種種特權,又用掌握主教敘任權來控制教會。憑藉這種權力,他們把神職任意出賣給親信和其它一些世俗封建主,并利用神職出缺,把教區的收益據為己有。同樣,世俗封建主對自己領地上的教堂神父也握有任命權。教會財產因神職人員結婚由其后代繼承轉到了世俗人員手中。尤為嚴重的是修道院急劇發展,日益富裕、又日趨腐化。這樣教會的道德聲望以及教皇權勢受到嚴重損害。為了鞏固教會組織、提高教會的威信,910年,法國南部克呂尼修道院創立。它改變過去修道院只著重于勞動、苦修的辦法,突出宗教活動,反對教會世俗化。此后,西歐修道院普遍仿效,出現了以克呂尼修道院為中心的克呂尼派。到十一世紀,該派反對修道院附屬于世俗政權或地方主教,極力抬高教皇地位,鼓吹整個基督教會聽命于教皇并反對神職人員結婚。此后,克呂尼運動很快在西歐發展成一股強大的、有組織的政治力量。
作為克呂尼改革派教皇,格利哥里七世于1074年在羅馬召開會議,連發四道通諭,攻擊結婚的神職人員,譴責神職買賣行為;規定神職人員必須獨身,神職買賣必須停止,否則予以絕罰①。但當時反對改革的阻力不僅來自世俗封建主、皇帝,而且來自教會內部世俗化的神職人員,特別是來自基層教區主教。為此,格利哥里七世派出樞機、親信教士充任“欽使”,到各基層教區游說,強令地方主教貫徹教皇改革的意旨,若有違抗者,立即解職查辦。這樣,格利哥里通過欽使直接控制了各個國家的每個教區。
1075年,格利哥里七世發布了《教皇敕令》(二十七條),具體地闡述了教皇的地位及其權力,宣稱:“唯有教皇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權力”;“唯有教皇一人有權制訂新法律”;“一切君主應親吻教皇的腳”,“教皇有權廢黜皇帝”;“教皇有權解除人民對邪惡統治者效忠的誓約”,甚至宣布:“羅馬教會從未犯過錯誤,也永遠不會犯錯誤”;“凡不與羅馬教會和諧的不得視為基督徒”;“教皇可以命令臣民控告他們的統治者”;“教皇永不受審判”等等。它是教皇建立世界統治的一個綱領性文件。《敕令》發表的第二年,格利哥里七世就狂妄地聲稱:上帝賜給圣彼得以天上人間的生殺予奪的權柄。
這位教皇用盡各種方法,使許多王國和地區服從教皇的權威。他堅持英王威廉要向教廷稱臣,否則就說他進不了天堂;他要法王腓力一世不要干預教會事務,法國主教應由教廷任命;他宣稱匈牙利王國是屬于教廷的,聲稱匈牙利國王斯德望早就把它奉獻給圣彼得;他支持西班牙反擊入侵的阿拉伯人,聲稱西班牙是使徒圣保羅傳過教的地方,應是教會領地;他根據偽“君士坦丁贈禮”①和查理大帝的饋贈,自命為意大利統治者;他擅自在現南斯拉夫的土地上立王,代行統治;他甚至企圖利用1075年基輔大公的內部矛盾,通過叛國的俄羅斯公爵使基輔羅斯成為教廷封地。
格利哥里七世曾準備利用突厥人進攻拜占庭的形勢組織十字軍東征,用武力并吞拜占庭,但因不久陷入與德皇亨利四世的沖突之中,這個企圖才沒有實現。
教皇權勢的壯大嚴重地損害了皇權。已經成年了的德國皇帝亨利四世與格列高里七世矛盾便日益尖銳,他們終于在主教敘任權②問題上發生激烈的沖突。
中世紀,主教具有宗教和世俗兩種權力,其社會地位與帝國內公侯相當,在某些教區里,總主教和主教本身就有公侯爵位。因此,主教任命權直接影響皇帝和教皇的政治權力和經濟收益,成為皇帝實行中央集權制和教皇建立世界神權統治的關鍵問題。皇帝不愿放棄任命主教的權力,教皇卻力圖把它從皇帝手中奪回來。于是,格利哥里七世和亨利四世揭開了羅馬教廷與德國皇室歷時200年的斗爭的序幕。
1076年,即《教皇敕令》頒布的第二年,教皇格利哥里七世在羅馬召開宗教會議,重申禁止皇帝、世俗王公貴族委任神職人員的命令,并把亨利四世的五位近臣以出賣神職論罪,開除教籍。這時,亨利剛剛鎮壓了薩克森暴亂,憑借著勝利的余威,對格利哥里七世的處罰嗤之以鼻,滿不在乎,依然重用這些近臣。同年秋天,亨利率軍進入意大利,打擊教會改革派,并在米蘭、斯波萊托和菲爾摩地區委派新主教。在這年的圣誕節,亨利甚至指派羅馬貴族占奇尤斯劫持正在做彌撒的格利哥里七世。后因一批教皇的支持者包圍了占奇尤斯的城堡,劫持者們才被迫釋放這位教皇。格利哥里對亨利的這一行徑極為惱怒,斥責這種行為是“獸行”。亨利四世也針鋒相對,召開沃爾姆斯會議,指控格利哥里七世雇傭兇手,企圖暗殺皇帝,還以“一位不靠篡權而是奉上帝之命的國王亨利”的名義寫信給“不是教皇而是假僧侶的希爾德布蘭”,指責他用狡猾手段爬上教皇寶座。亨利派專人把此信送至羅馬,責令教皇“立即從圣彼得的寶座上滾下來”。格利哥里七世也毫不示弱,聲稱要革除亨利四世的教籍,廢黜其帝位。此時,日耳曼境內的克呂尼派大肆活動,反對亨利;原來被亨利鎮壓下去的薩克森人也再次暴亂;德國反亨利的貴族們也推波助瀾,他們在1076年10月召開會議,限定亨利四世在一年內向教皇伏罪,求得寬恕后皇位才可保住。在強大的反對勢力面前,亨利四世怕丟了皇冠,只好在1077年1月,冒著嚴寒,帶著全家趕到教皇所在的意大利馬第爾達伯爵夫人的卡諾莎城堡。他蓬頭赤足,身著懺罪服,立于別墅第二層院子屋前的冰雪中,等了三天三夜,1月28日,在馬第爾達伯爵夫人以及克呂尼修道院院長的求情下,格利哥里七世赦免了亨利。
一位皇帝向教皇請罪,這在中世紀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但它又不是偶然的現象,首先是教會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幾個世紀以來,封建統治者為了利用基督教把大量土地撥贈給教會。教會本身又通過種種手段迫使小農、小土地所有者破產,不斷取得新土地。因此教會領地越來越大,到了十一世紀,總數已占西歐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教會成為經濟力量十分雄厚的封建主。其次,通過克呂尼改革,提倡僧侶獨身,禁止圣職買賣,教會在信徒中,一方面逐步恢復了“貞潔”的聲譽和神圣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反對僧侶結婚,避免了把教會的土地轉移到世俗人士手中,杜絕了教會財產分散。再次,十一世紀正是封建領主的勢力繼續增長的時候,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常常支持教皇,反對中央集權的皇帝。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格利哥里七世在同皇權的斗爭中才首次告捷。
亨利四世自卡諾莎返回德國后,德意志地區反對亨利的勢力并不以此罷休,仍宣布廢黜亨利,另立魯道夫為皇帝,德國陷入三年內戰之中。格利哥里七世以調停為名,等待時機。1080年1月,魯道夫在一次戰役中擊敗亨利,格利哥里以為德國政局已定,便再次廢黜亨利,加封魯道夫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這使亨利及其支持者大為惱火。1080年6月,擁護亨利的勢力在意大利布列克森舉行會議,宣布廢黜格利哥里七世,另立拉溫那大主教吉伯特為教皇,取名克萊門特三世。
1080年10月,魯道夫在埃爾斯特戰役中陣亡,形勢急轉直下。1081年春,亨利率軍越過阿爾卑斯山,圍困羅馬城。1084年3月21日,羅馬城被攻破,格利哥里不得不逃到羅馬城西北角梵蒂岡天神堡避難。10天后,克萊門特三世在圣彼得大教堂正式加冕就位,并又把亨利四世加冕為皇帝。第二年,與格利哥里七世結盟的意大利南部的諾曼人向羅馬進軍,救出了這位教皇,但因諾曼人在羅馬城內進行了大肆搶劫,放火燒毀了1/3的城池,使格利哥里大失人心。因此在諾曼人撤走時,他不得不隨之南下。不久,便死于薩萊諾城(1085年5月25日)。
格利哥里七世生前曾顯赫一時,但最后卻逃難死于異鄉。他的遭遇既標志著羅馬教皇權勢雖開始走向頂峰,還沒有足以強大到能戰勝世俗君權的程度。但在開創克呂尼改革運動中,他是一個有作為的教皇。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654.html
上一篇:格利哥里一世生平簡介,格利哥里一世歷史評價,格利哥里一世怎么死的?
下一篇:格萊斯頓生平簡介,格萊斯頓歷史評價,格萊斯頓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