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大漠風·蘭州之旅·仙人崖·仙人上香朝供之地
仙人崖位于天水縣城東南約40公里的麥積鄉朱家后川,因傳說此地是仙人上香朝供的地方,常見神仙出沒而得名。據《秦州志》載,仙人崖“突出云表,翩然如躍,三峰參列,上峰下洞”,“松柏邃密,崖壑搓柁”,“其崖奇絕與麥積山等”。這里千峰競秀,層巒疊翠,景色清麗秀美。
仙人崖由三崖(或三庵)、六寺、五蓮山組成。三崖即東崖、西崖、南崖;六寺即花蓮寺、鐵蓮寺、水蓮寺、木蓮寺、石蓮寺、靈應寺(靈應寺又為仙人崖統稱);五蓮山即仙人崖的五個山峰。仙人崖原名靈應寺,殿宇全部建于懸崖峭壁下的月牙形崖坎內,故稱“上峰下洞”,崖坎為天然洞穴。南崖有清代所建佛殿一座,現殘存摩崖懸塑佛像及巖間的小佛龕,系北魏晚期所建。西崖長約90米,深10余米,穴內平臺上建樓閣十四座共三十六間,可容萬人。其面積和佛殿居三崖之首。大殿內有佛像一百余尊。大殿內的大梁為唐代遺物,殿內懸有一副木刻對聯:“云聯祗樹浮金屋,香散天花滿法堂”,由引可見當年香火之鼎盛;東崖于明永樂十四年建,長約70米,深8米。東崖羅漢堂(即水蓮寺)內主佛兩側排列有十八尊羅漢,堂內原鑄有十八尊銅佛和六口鐘,現存三尊銅佛(另有一尊保存于麥積山),鑄造極為精巧。東崖左有高梯通石蓮洞(又名梯子洞),內鑿石蓮、石桌、石凳、石爐、石灶、石棋盤,中塑披發仙人像。此洞傳為劍客修煉處。相傳明亡后,壯士汪士墉潛居于此,苦練劍術,準備東山再起。一次月下練劍,雙劍忽向東崖頂部飛去,劍身插入崖壁,劍柄至今還露在東崖上。東西兩崖之間,有一孤峰名獻珠山。峰頂前有望云樓,后有無量殿,旁有鐘樓,懸有一口永樂鐵鐘。獻珠峰對面有一孤峰,山腰極驚險處原建有一座山門南天門,上有燃燈閣,內塑燃燈佛像一座,現不存,但“仙人送燈”的神話卻流傳甚廣。每入夜,崖前巖后,瑩光點點,忽升忽落,忽明忽暗,故有仙人送燈之傳。
仙人崖處處是景,奇花異草,遍布其間,令人流連忘返。1949年以后,幾經修葺,恢復了仙人崖昔日風采。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蕪湖之旅·神山·人人說衛公
下一篇:浩浩燕趙歌·承德之旅·朝陽洞·仙境一日人間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