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燕趙歌·清東西陵之旅·慕陵·萬龍聚會龍口噴香
慕陵是道光(旻寧)皇帝的陵墓,在昌陵西面,建于1832年,歷時五年。道光是嘉慶第二子,曾被封為智親王,嘉慶死后立他為嗣,在位三十年。
按照乾隆皇帝的規(guī)制,道光皇帝的陵寢先建在東陵。歷時七年,道光陵寢于1827年在東陵建成,并葬入了孝穆皇后。第二年,有天夜晚,道光皇帝夢見孝穆皇后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向他呼救,醒來甚覺不快,擔心皇后尸身可能遭受不幸。次日便到自己的陵墓去查看,果然發(fā)現(xiàn)地宮浸水,潮濕不堪。道光帝見此大怒,下旨拆除陵墓,并懲罰了有關(guān)建陵人員。同時認為地宮浸水是“群龍鉆穴,龍口吐水”所致。于是改在清西陵龍泉峪建造新的陵寢。
遷建的西陵龍泉峪工程,由于是在修建兩次、拆毀一次的基礎(chǔ)上建成的,組合的規(guī)模也自然小些。沒有方城明樓,地宮上只有石圈。但其建筑形式、材料結(jié)構(gòu),卻獨特別致,精美異常。三座楠木大殿,所有的木結(jié)構(gòu)都是用珍貴的金絲楠木做成的。隆恩殿的天花板不是各帝通用的繪彩,而是木雕的杰作。整個天花板上,都用香楠木以高浮雕的手法,刻成向下俯視的龍頭,舉目上望,但見龍頭濟濟,張口鼓腮,栩栩如生,加上楠木本身特有的清香氣味,形成“萬龍聚會,龍口噴香”的精絕情景。而梁柱檁枋上,又以高浮雕手法與淺浮雕手法刻出各式姿態(tài)的群龍,極為壯觀。原來道光怕地宮再次浸水,想出這個讓龍在天上爭水,而不往地宮吐水的主意。
道光十一年二月,道光帝拜謁西陵,巡視了自己的陵寢,賜名龍泉峪。道光十五年,道光復(fù)至西陵,再次巡視了龍泉峪陵地。他立于大殿月臺之上,見工程堅固,山川壯麗,頗生感慨,遂提筆寫道:“敬瞻東北,永慕無窮,云山密邇,嗚呼,其慕與慕也。”咸豐二年(1852),道光皇帝入葬后,繼祚的咸豐皇帝前來謁陵,重讀道光遺旨,見“其慕與慕也”一句,心領(lǐng)神會,以為父親生前已默定陵名,于是親書“慕陵”二字,命工匠鐫刻在寶頂前的石牌坊上,至此正式定名為慕陵。
道光皇帝生前一向把自己標榜為節(jié)儉的典范。其實不然,他拆了已建成的東陵陵寢,又在西陵重建陵寢,所耗財資,較其他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清東西陵之旅·孝陵·萬念俱灰投佛門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廈門之旅·三平寺·三平祖師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