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 傅燮建策》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朱儁進攻黃巾軍時,他的護軍司馬、北地人傅燮上書說:“我聽說,天下的災禍不是來源于外部,而是起因于內(nèi)部。正因如此,虞舜先除去四兇,然后才任用十六位賢能之士輔佐自己治理天下。這說明,惡人不除,善人就不可能得到提拔。如今張角在趙、魏之地起兵,黃巾暴亂遍及六州之地。然而導致這場大亂的根源實際是在宮廷之內(nèi),而引起的災禍延及全國。我受陛下的委任,奉命率軍討伐叛亂。從潁川開始,一直是戰(zhàn)無不勝,所向披靡。黃巾軍勢力雖大,并不足以使陛下?lián)鷳n。我所恐懼的是,如果治理洪水不從源頭治起,下游勢必泛濫得更加嚴重。陛下慈愛寬容,不忍心采取堅決行動。因此宦官們控制了朝政大權(quán),忠臣則不能得到重用。即使能將張角抓住處死,平息了黃巾叛亂,我的憂慮不會消除,反而更會加深。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邪惡小人與正人君子不能在朝廷共存,如同冰與炭不能同時放入一個容器內(nèi)一樣。那些邪惡之輩明白,正直之士的成功,預示著他們行將滅亡。因此必然要花言巧語,一起弄虛作假。傳播假消息的人多了,即使是曾參那樣的孝子也難免遭受懷疑; 市中明明沒有老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肯定說有,人們就會相信。假如陛下不能詳細辨察真?zhèn)危敲粗页剂x士就會再次象秦國名將白起那樣含冤而死! 陛下應該借鑒虞舜對四兇的處理,盡速誅殺那些善進讒言的貪佞奸臣,這樣,善人就會愿意為朝廷盡力,叛亂也就會自然平息。”趙忠看到這份奏章后恨之入骨。傅燮在征討黃巾軍時屢立戰(zhàn)功,本應得到封爵的賞賜。但是趙忠利用職權(quán),不斷向靈帝講傅燮的壞話。幸好靈帝還記得原先傅燮奏章言之有理,得以不加任何罪名,但也沒有因功封賜。
傅燮上書中“天下之禍不由于外,皆興于內(nèi)”一語,極其深刻,既有哲理性,又寓經(jīng)驗性,高度概括了治亂興亡的根本原因,指出了錯綜復雜的世事綱目,這既是歷史發(fā)展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同時又是制定政策的指導原則,由此出發(fā),根據(jù)具體情況,分析時局,找到問題的關(guān)鍵,加以突破,必有成效。中常侍趙忠見其上疏而恨之入骨,正從反面說明了此疏的力量和效用。正本清源,撥亂反正,擊中要害,抓住根本,是制定任何一項策略的出發(fā)點和大背景,也是韜略思維具有潛在力量的重要前提。如果有了正確的策略,還必須有健全的實施體制,否則,任憑有多少雄才大略,終無所用。賈琮以勝,靈帝以敗,即是明證。
黃巾將領(lǐng)張曼成駐軍宛城城下一百多天。六月,南陽太守秦頡進攻黃巾軍,殺死張曼成。
交趾地區(qū)盛產(chǎn)珍寶。先后擔任刺史的官員多數(shù)貪贓枉法,只顧搜刮財物。等到搜刮夠了,便要求調(diào)任。因此下層官吏及百姓憤恨不平,紛紛起來反抗,俘虜了刺史及合浦太守來達。其首領(lǐng)自稱為“柱滅將軍”。三府選用京縣縣令,東郡人賈琮任交趾刺史。賈琮到任后,便著手調(diào)查這次叛亂的原因。人們都說:“官府征收的賦稅太重,百姓無不被搜刮一空,京城洛陽過于遙遠,無處訴冤。民不聊生,只好群起反抗。”賈琮命人四處張貼布告,讓百姓安心生產(chǎn),招撫流亡在外的人民返鄉(xiāng); 免除沉重的徭役負擔。將叛亂的主要首領(lǐng)處死,普通民眾不予追究; 并選派清廉干練的官吏擔任各縣的代理縣長。不過一年之間,叛亂全被平定,百姓得以安居。大街小巷到處可聽到稱頌賈琮的歌謠:“賈父來得晚,使我先造反;如今見清平,吏不敢派飯。”
上一篇:《欲擒先縱:吳殺孫綝》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正本清源:吳遷都建業(yè)》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