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擊短: 赤壁之戰》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魯肅聽到劉表去世的消息,就對孫權建議說: “荊州與我們相鄰,江山險固,沃野萬里,百姓富足,如果能占領荊州,就奠定了帝王的基業。現在劉表剛死,他的兩個兒子不和睦,軍中將領也分為兩派。劉備是天下的英雄人物,與曹操矛盾很深,寄居在劉表那里,劉表嫉妒他的才干而不能加以重用。如果劉備與劉表的兒子齊心協力,上下團結,我們就應當與他們和平相處,共結盟好。如果劉備與他們離心離德,我們就該另打主意,以成就大業。我請求您派我去向劉表的兩個兒子吊喪,并慰勞他們軍中的主要將領。同時勸說劉備,讓他安撫劉表的部眾,同心一意,共抗曹操,劉備一定會高興地接受的。如果能達到目的,就能平定天下。現在不趕快前去,恐怕會讓曹操占先。”孫權立即派魯肅去荊州。
魯肅到達夏口,聽說曹操大軍已向荊州進發,便日夜兼程前往,等他到達南郡時,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劉備已經向南撤退。魯肅便直接去見劉備,在當陽的長坂與他相會。魯肅傳達了孫權的意圖,與劉備討論天下大事,對劉備表示誠懇的關心。并且詢問劉備說:“劉豫州,如今您打算到什么地方去?”劉備說:“蒼梧郡太守吳巨是我的老朋友,打算去投奔他。”魯肅說: “孫將軍聰明仁惠,敬重與優待賢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歸附于他。現在已占有六郡的土地,兵精糧多,足以成就一番事業。如今為您打算,最好是派遣心腹之人到江東去與孫權將軍聯系,可以共建大業。而您卻想投奔吳巨,吳巨不過是個凡夫俗子,又在偏遠的邊郡,即將被別人吞并,怎么可以托身于他呢?”劉備聽后大為高興。魯肅又對諸葛亮說: “我是諸葛子瑜的朋友。”于是諸葛亮與魯肅也成為朋友。諸葛子瑜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他避亂到江東,擔任孫權的長史。劉備采納魯肅的計策,進駐鄂縣的樊口。
曹操從江陵將要順長江東下,諸葛亮對劉備說:“形勢危急,我請求奉命去向孫將軍求救。”于是他就和魯肅一起去見孫權。諸葛亮在柴桑見到孫權,對孫權說:“天下大亂,將軍在長江以東起兵,劉備在漢水以南召集部眾,與曹操共同爭奪天下。現在,曹操基本已經消滅北方的主要強敵,接著南下攻破荊州,威震四海。在曹操大軍面前,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劉備逃到這里,希望將軍量力來加以安排。如果將軍能以江東的人馬與占據中原的曹操相抗衡,不如及早與曹操斷絕關系;如果不能,為什么不早點解除武裝,向他稱臣?現在,將軍表面上服從朝廷,而心中猶豫不決,事情已到危急關頭,卻不果斷處理,大禍就要臨頭了。”孫權說:“假如真象你說的那樣,劉備為什么不向曹操稱臣?”諸葛亮說:“田橫,不過是齊國的壯士,還堅守節義,不肯屈辱投降; 何況劉備是皇室后裔,英雄才略,舉世無雙,士大夫們對他的仰慕,如同流水歸向大海。如果大事不成,只能說是天意,怎么能再屈居于曹操之下呢?”孫權拍案而起,說: “我不能把全部吳國故地和十萬精兵拱手奉送,去受曹操的控制。我的主意已定! 除劉備以外,再沒有能抵擋曹操的人,但劉備新近戰敗之后,怎么能擔當這項重任呢?”諸葛亮說: “劉備的軍隊雖然在長坂大敗,但現在陸續回來的戰士和關羽的水軍加起來有一萬精兵,劉琦集結江夏的戰士,也不下一萬人。曹操的軍隊遠道而來,已經疲憊,聽說追趕劉備時,輕騎兵一天一夜奔馳三百余里,這正是所謂 ‘強駑射出的箭,到了力量已盡的時候,連魯國生產的薄綢都穿不透’。所以 《兵法》以此為禁忌,說 ‘必定會使上將軍受挫’。而且,北方地區的人,不善于進行水戰。另外,荊州地區的民眾歸附曹操,只是在他軍隊的威逼之下,并不是心悅誠服。如今,將軍如能命令猛將統領數萬大軍,與劉備齊心協力,一定能打敗曹軍。曹操失敗后,必然退回北方,這樣荊州與東吳的勢力就強大起來,可以形成鼎足三分的局勢。成敗的關鍵,就在于今天!”孫權聽后非常高興,就去與他的部屬們商議。
這時,曹操寫信給孫權說: “最近,我奉天子之命,討伐有罪的叛逆,軍旗指向南方,劉琮降服。如今,我統領大軍八十萬人,將要與將軍在吳地一道打獵。”孫權把這封書信給部屬們看,他們無不驚慌失色。長史張昭等人說:“曹操是豺狼虎豹,挾持天子以征討四方,動不動就用朝廷的名義來發布命令。今天我們如果進行抗拒,就更顯得名不正而言不順。況且將軍可以抵抗曹操的,是依靠長江天險。現在,曹操占有荊州的土地,劉表所訓練的水軍,包括數以千計的蒙沖戰船,已由曹操接管,曹操讓全部船只沿長江而下,再加上步兵,水陸并進。這樣,長江天險已由曹操與我們共有,而雙方勢力的眾寡又不能相提并論。因此,依我們的愚見,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只有魯肅一言不發。孫權起身上廁所,魯肅追到房檐下,孫權知道魯肅的意思,握著魯肅的手說:“你想說什么?”魯肅說:“剛才,我觀察眾人的議論,只是想貽誤將軍,不足以與他們商議大事。現在,象我魯肅這樣的人可以迎降曹操,但將軍卻不可以。為什么這樣說呢?現在我去迎接曹操,曹操一定會把我交給鄉里父老去評議,以確定名位,也還會做一個下曹從事,能乘坐牛車,有吏卒跟隨,與士大夫們結交,步步升官,也能當上州、郡的長官。可是將軍迎接曹操,打算到哪里去安身呢?希望將軍能早定大計,不要聽那些人的意見。”孫權嘆息說: “這些人的說法,太讓我失望了。如今,你所講的,正與我想的一樣。”
當時,周瑜奉命到達番陽,魯肅勸孫權把他召回來。周瑜來到后,對孫權說:“曹操雖然名義上是漢朝的丞相,但實際上是漢朝的賊臣。將軍以神武英雄的才略,又憑借父、兄的基業,割據江東,統治的地區有幾千里,精兵足夠使用,英雄樂于效力,應當橫行天下,為漢朝清除邪惡的賊臣。何況曹操自己前來送死,怎么可以去迎降?請允許我為將軍分析: 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還駐兵函谷關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棄鞍馬,改用船艦,與生長在水鄉的江東人來決一勝負。現在正是嚴寒,戰馬缺乏草料。而且,驅使中原的士兵遠道跋涉來到江湖地區,不服水土,必然會發生疾疫。這幾方面是用兵的大患,而曹操都貿然行事。將軍抓住曹操的時機,正在今天。我請求率領精兵數萬人,進駐夏口,保證能為將軍擊破曹操。”孫權說:“曹操老賊早就想要廢掉漢朝皇帝,自己篡位了,只是顧忌袁紹、袁術、呂布、劉表與我孫權。現在,那幾個英雄都已被消滅,只剩下我還存在。我與老賊勢不兩立。你主張迎戰曹軍,正合我意,是上天把你授給了我!”孫權就勢拔出佩刀,砍向面前的奏案,說:“將領官吏們,有膽敢再說應當投降曹操的,就與這個奏案一樣!”
當天夜里,周瑜又去見孫權,說:“眾人只看到曹操信中說有水、陸軍八十萬而各自驚恐,不再去分析其中的虛實,就提出向曹操投降的意見,這完全沒有意義。現在咱們據實計算一下,曹操所率的中原部隊不過十五六萬人,而且長期征戰,早已疲憊,新接收劉表的部隊,至多有七八萬人,仍然三心二意。疲憊的士卒,三心二意的部眾,人數雖多,卻并沒有什么可怕的。我只要有五萬精兵,就足以制服敵軍,望將軍不要顧慮!”孫權拍著周瑜的背說:“周公瑾,你說到這個地步,非常合我的心意。張昭、秦松等人,各顧自己的妻子兒女,懷有私心,非常使我失望。只有你與魯肅和我的看法相同,這是上天派你們兩個人來輔佐我。五萬精兵一時難以集結,已挑選了三萬人,戰船、糧草及武器裝備都已備齊,你和魯肅、程普率兵先行,我當繼續調集人馬,多運輜重、糧草,作為你的后援。你能戰勝曹軍,就當機立斷;如果萬一失利,就退到我這里來,我當與曹操決一勝負。”于是,孫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率兵與劉備合力迎戰曹操;又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協助籌劃戰備。
劉備駐軍樊口,每天派巡邏的士兵在江邊眺望孫權的軍隊。士兵看到周瑜的船隊,就立即乘馬回營報告劉備。劉備派人前去慰勞。周瑜對慰勞的人說:“我有軍事任務在身,不能委派別人代理,如果劉備能屈尊前來會面,實在符合我的愿望。”劉備就乘一只船去見周瑜,說:“現在抵抗曹操,實在是很明智的決定。不知有多少戰士?”周瑜說:“三萬人。”劉備說:“可惜太少了。”周瑜說:“這已足夠用,將軍且看我擊敗曹軍。”劉備想要招呼魯肅等來共同談話,周瑜說:“接受軍令,不得隨意委托他人代理,如果您要見魯肅,可以另去拜訪他。”
周瑜大軍繼續前進,在赤壁與曹操相遇。
當時曹操的部隊中已發生疾疫。兩軍初次交戰,曹軍失利,退到長江北岸。周瑜等駐軍在長江南岸,周瑜部將黃蓋說:“如今,敵眾我寡,難以長期相持。曹軍正把戰船連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擊敗曹軍。”于是,選取蒙沖戰船十艘,裝上干荻和枯柴,在里邊澆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邊插上旌旗,預先備好快船,系在船尾。黃蓋先派人送信給曹操,謊稱打算投降。當時東南風正急,黃蓋以十艘戰船排在最前,到江心時升起船帆,其余的船在后依次前進。曹操軍中的官兵都走出營來站著觀看,指著船說是黃蓋來投降了。離曹軍還有二里來遠,那十艘船同時點火,火烈風猛,船象箭一樣向前飛駛,把曹軍戰船全部燒光,火勢還蔓延到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周瑜等率領輕裝的精銳戰士緊隨其后,鼓聲震天,奮勇向前,曹軍大敗。曹操率軍從華容道撤退,道路泥濘,非常難走,天又刮起大風,老弱殘兵被人馬所踐踏,陷在泥中,死了很多。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追趕曹操直到南郡。這時,曹軍又餓又病,死了一大半。曹操就留下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鎮守江陵,折沖將軍樂進鎮守襄陽,自己率軍返回北方。
周瑜、程普率領幾萬人馬,與曹仁隔長江對峙,尚未開戰。甘寧請求先去直接奪取夷陵,甘寧率部前往,一到就占領了夷陵,入城防守。益州牧劉璋的部將襲肅率軍投降孫權,周瑜上表,請求把襲肅的部隊撥給橫野中郎將呂蒙。呂蒙極力稱贊襲肅,說:“襲肅有膽識,有才干,而且仰慕歸化,遠來投奔。從道理上講,應該增加他部下的兵力,而不應奪去他的軍權。”孫權贊同呂蒙的看法,歸還襲肅的軍權。曹仁派兵包圍甘寧,甘寧被困,形勢危急,向周瑜求救。吳軍將領們以為兵力單薄,不能再分出援軍去救甘寧。呂蒙對周瑜、程普說:“留凌統駐守江陵,我與您前去解圍,也不會需要太長的時間,我保證凌統能守住十天。”周瑜同意他的建議,在夷陵大破曹仁軍隊,獲戰馬三百匹,得勝而歸。于是,全軍上下士氣倍增,周瑜就渡過長江,駐兵北岸,與曹仁相持。十二月,孫權親自率軍包圍合肥,派張昭率軍攻打九江郡所屬的當涂,未能攻克。
劉備向朝廷上表推薦劉琦擔任荊州刺史,率領軍隊向南奪取荊州南部的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全都投降。廬江營帥雷緒率領部屬幾萬人歸降劉備。劉備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派他督察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征收賦稅,以補充軍用物資。又任命偏將軍趙云兼任桂陽太守。
荊州為兵家必爭之地,韜略之士,均有見于此,魯肅對荊州的態度,極為鮮明。利用劉備,對抗曹操。迅速行動,不落曹操之后。只因劉琮早降,不能實現這一韜略。關鍵時刻,設法吸引劉備、諸葛亮與東吳聯合。擴大同盟,增強實力,實為良策。
諸葛亮與孫權論說形勢,指陳勝敗,并采用激將法,促使孫權聯合劉備,共同抗曹。在這一前提下,諸葛亮闡述對付曹操的韜略: 一是以長擊短,北兵不習水戰,而關羽水軍精兵萬人,劉琦所統亦萬人。二是以逸待勞。曹操長驅直入,千里殺將,犯了兵家之忌,已成為強弩之末,沒有多少戰斗力。三是曹操得荊州,民心未服,基礎未固,這樣加上孫權所統部隊,與之抗衡,必能獲勝,鼎足而立,三分天下的格局就可形成,也就是說,孫權所轄三吳之地,所統十萬之軍可以不受制于曹操。諸葛亮深通韜略,所言擊中孫權要害,其韜略的操作性極強,所以贏得了孫權的贊同。
魯肅設論,從孫權的根本利益出發,故能奏效。
周瑜的韜略更為高明,高瞻遠矚,從曹操后方之患,舍長揚短,天時地利等方面分析比較,作出曹操虛張聲勢,必定失利的結論。孫權從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的結果作出自己與曹操勢不兩立的結論,定下與曹操決戰的韜略,孫權決策正確,任用周瑜諸將,深信不疑,君臣同謀,上下一致,為勝利作出了重大保證。
周瑜采用黃蓋的用兵韜略,兵不厭詐,火攻曹營。與劉備水陸并進,大獲全勝。
甘寧、呂蒙均有識略,善用奇正,故有戰績。
上一篇:《以逸待勞:袁紹大破公孫瓚于界橋》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以長擊短,以戰止戰》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