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寶雞之旅·寶雞·川陜咽喉處周秦發祥地
陜西省寶雞市位于關中平原西端,南臨秦嶺,北依高原,渭水穿城而過,被視為關中西部的門戶。現在是隴海和寶成鐵路的交匯點。
寶雞是我國黃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傳說炎帝神農就出生在這里。商末周人被封于岐山,寶雞是周人活動的地區。春秋戰國時寶雞是秦人政治活動中心。因縣境內有陳倉山,秦代在此置陳倉縣,秦代陳倉古城遺址猶存。寶雞之名出現于唐代。《舊唐書》載:“至德二年(757)改陳倉為寶雞,以昔有陳倉山寶雞鳴之瑞,故名之。”此后寶雞之名一直沿用到現在。“寶雞”的傳說見《列異傳》、《括地志》等書記載。《列異傳》載:“秦穆公時,陳倉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豬非豬,牽以獻穆公,道逢二童子,曰:‘此為媼述,常在地中食人腦,若欲殺之,以柏插其首。’媼曰:‘此二童子名為寶雞,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陳倉人舍之,逐二童子,化為雉,飛入于林。陳倉人告穆公,發徒大獵,得其雌,又化為石,置之汧渭之間。”秦文公時在陳倉古城內建有祀雞臺(俗稱斗雞臺),以祭石雞。
寶雞群山環衛,素有“川甘陜咽喉”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寶雞縣南大散嶺的大散關,為著名古關口,扼川陜往來的咽喉,地形險要。通過大散關的孔道,古稱陳倉道。現在的川陜公路、寶成鐵路都從此穿過。楚漢相爭時期,劉邦采用韓信的計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舉占據關中。三國時諸葛亮六出祁山,曾率兵經過此地。南宋紹興元年(1131),宋將吳玠、吳璘兄弟在此大敗金兵,主帥金兀術僅一身得免。
寶雞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據考古發掘,大約六七千年前左右,這里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如姜城堡、劉家崖、王家堰、福臨堡、高家坪、北首嶺等地,發現有新石器時代遺址,其下層文化堆積比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還早。寶雞市區南5公里的峪家村,相傳為炎帝神農出生地,后人建有一座神農祠以為紀念。神農是傳說中的農業始祖和醫藥始祖。炎帝部落是黃帝時代黃河中游的著名大部落,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在與南方蚩尤部落的戰爭中結成聯盟,并打敗了蚩尤部落。后來黃帝部落進而統一了中原各部落,形成了以炎、黃部落為主的大的部落聯盟,發展成最早的中華民族的雛型,因此,中國人通常以“炎黃子孫”自稱。
寶雞更以周、秦發祥地聞名。商代末年,周人被封于岐,今寶雞是周人活動的中心地區。周人在岐山之南的周原建立“周”國,營建都城,他們把周原上的這個城邑叫“京”或“京邑”,“京”是大的意思,后來成為我國都城的特稱。周人在這里積蓄力量,作好了滅商的準備,遂向東發展,遷都于豐邑,消滅了商朝。
秦人最早活動在今甘肅天水及清水一帶,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受封于岐西之地。春秋戰國時期,寶雞一直是秦人活動的中心地區。春秋時秦都雍城即位于寶雞市東北不遠的鳳翔,自秦德公至獻公,歷時近三百年。秦獻公二年(前383)遷都櫟陽及孝公十二年(前350)遷都咸陽后,雍城地位并沒有下降,秦人的宗廟祭祀仍在雍城舉行,秦人凡有大事,都要來此告知祖廟。終秦一代,雍城始終居于重要地位。
上一篇:莽莽關外山·遼西之旅·北鎮·崇坊橫空雙塔亭亭
下一篇: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太廟·左祖右社天子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