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談·洪秀全
《洪秀全》:洪秀全(1814—1864),原名火秀,又名仁坤,廣東花縣人。太平天國杰出領袖。7歲入塾讀書,16歲輟學,隨父兄種田,18歲受聘為本鄉塾師。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1844年春,與馮云山赴廣西貴縣傳教,宣傳革命。同年冬返回花縣,號召人民信仰上帝,推翻清朝統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世界。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村舉行起義,建立太平天國,被推舉為天王。后來一直領導太平天國,直至1864年6月1日天京(今南京)淪陷前一日病歿。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覽世訓》等。
太平天國洪秀全玉璽
元、明、清等朝代的農民起義領袖,當他們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建立起農民政權時,也曾鑄造過許多代表農民政權的官印,用以發布命令,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元末徐壽輝、韓林兒和明末李自成、張獻忠,以及清末的洪秀全。其中尤以洪秀全的玉璽最有特色,其文字用的是宋體字,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可謂獨樹一幟。
太平天國為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政權,聲勢浩大,威震世界,曾在天京(南京)建都。遺留的太平天國玉璽有兩方,原件碩大,為19.9×19.4厘米,四周飾以龍鳳云水紋,文字一掃九疊文舊習,而全部以端正的宋體楷書出現,可見太平天國的文化政策是進步的,這在印章的文字上也是一次革命。但太平天國并不全盤否定篆書,只是在玉璽上并未采用而已。
洪秀全像
洪秀全金印
太平天國洪秀全金印,上鐫“太平天國萬歲金璽”八個字,采用100多兩黃金鑄成。太平天國被滅后,這方金印在戰爭與坎坷中竟神秘地消失了。
那是同治三年(1864年)的農歷六月,天京失陷了。清軍經過激烈的巷戰,從突圍的太平軍將士手中得到了這方金印和另兩方玉璽。兩江總督曾國藩將其作為最重要的戰利品派專人呈獻清宮,交付軍機處。但一年以后,那金印卻被盜了,朝廷為之震動,許多在軍機處的服役人員紛紛做了替罪羊,但盜案仍不能破。朝廷又派出了內務府蕃役處官員,在紫禁城內外查訪。十一月中旬,蕃役們查訪出東四牌樓萬盛長首飾鋪熔化過一方金印,遂拘傳店伙計王太、王全到案,于是真相大白。
原來,盜印者不是一般太監、蘇拉,而是個有頭面的大人物——刑部郎中兼任軍機處的滿章京薩隆阿。身為軍機章京的薩隆阿,在同治四年八月十七日這天清晨,來到乾清宮西側的軍機處。此時,早班的漢章京業已上堂辦事,房內柜子已經打開,薩隆阿乘人不備,把原存于柜內的金印偷到手,帶回到東單牌樓東觀音寺胡同他的家中。7天后,他又把金印拿到東四牌樓萬盛長首飾鋪,找熟人店伙計王太、王全,謊稱金印是他做外省道員的叔叔帶回來的,用40吊工錢,把金印熔化成了10根金條,每根約重11兩。軍機章京薩隆阿被押上被告席,但作為太平天國珍貴文物的天王金印,卻永遠消失了。現在我們只能看到洪秀全的那枚天王玉璽了。
太平天國洪秀全玉璽
上一篇:閑章趣談·沙孟海
下一篇:印章趣談·溥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