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趣談·戴衢亨
戴衢亨(1755~1811),字荷之,一字蓮士,清江西大庾(今大余)人。大學士戴均元侄。乾隆間進士。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考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后授翰林院修撰,朝廷大典文字多出其手。嘉慶初超擢軍機大臣。嘉慶七年(1802年)任兵部尚書,以贊畫鎮壓白蓮教起義有功,加太子少保,予云騎尉世職。十二年攝協辦大學士。次年,以河防弊端叢生,受命與大學士長麟查勘籌議,建議多被采納。后拜體仁閣大學士。久在中樞,為仁宗信任; 處事有方略,負清望,時號賢相。
三十年前,縣考無名,府考無名,道考無名,人眼不開天眼開
八十天里,鄉試第一,京試第一,殿試第一,藍袍脫下紫袍歸
這是戴衢亨為自家祠堂題寫的對聯。這副對聯巧妙地勾畫了他在科舉道路上的一段悲喜劇。戴衢亨幼時好學,手不離卷,才思過人,深受讀書人敬重。可是,此人道路坎坷,一直受到本縣官吏們的打擊。他從十四五歲開始考秀才,一直考到30歲,仍然被拒之門外。大家都認為,憑他的學問,不要說是秀才,考舉人也是綽綽有余的。到了31歲那年,參加童子試,又是榜上無名。縣里的讀書人義憤填膺,紛紛打抱不平,于是共同捐錢為他買了一個秀才的名份,讓他取得鄉試的資格。戴取得了秀才資格后,便一發而不可收了。在80天的時間里,他到省城參加鄉試,到北京參加京試,進宮參加殿試,過關斬將,連中三元,皇帝親點他為新科狀元,轟動一時。他衣錦還鄉后,壓制他多年的縣太爺自知罪責難逃,連夜掛印而走。戴衢亨回鄉后,便在自家祠堂上題寫了這副對聯。此聯概括了戴衢亨的人生道路,對那些有眼無珠、打擊壓制人才的官吏們給予無情的諷刺。
三十年前,縣考無名,府考無名,道考無名,人眼不開天眼開
八十天里,鄉試第一,京試第一,殿試第一,藍袍脫下紫袍歸
上一篇:印章趣談·心越
下一篇:翰墨趣談·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