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公麟》人物故事小傳
李公麟(公元1049—1106年)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宋舒州(今安徽潛山)人。進士。仕至御史檢法。好古博學,尤精鑒別。善畫山水人物,承繼顧愷之、吳道子的繪畫技法,善用白描。被人推為宋畫第一。又工書法,行、楷有晉人風致。存世作品有《五馬圖》、《臨韋偃放牧圖》、《維摩演教》等。
[正 史]
李公麟字伯時,舒州人。第進士,歷南康、長垣尉、泗州錄事參軍,用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后省刪定官、御史檢法①。好古博學,長于詩,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鐘、鼎、尊、彝,皆能考寫世次,辨測款識,聞一妙品,雖捐千金不惜②。紹圣末,朝廷得玉璽,下禮官諸儒議,言人人殊。公麟曰:“秦璽用藍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龍蚓鳥魚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質堅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雕法中絕,此真秦李斯所為不疑。”議由是定。
元符三年,病痹,遂致仕。既歸老,肆意于龍眠山巖壑間。雅善畫,自作《山莊圖》,為世寶。傳寫人物尤精,識者以為顧愷之、張僧繇之亞③。襟度超軼,名士交譽之,黃庭堅謂其風流不減古人,然因畫為累,故世但以藝傳云。
《宋史·李公麟傳》卷四四四
[注 釋]
①“用”句:用:因;中書門下后省:宋有中書門下內省,在朝堂之西,為宰相議事處。皇城外另有中書省和門下省,各自處理本省日常行政事務,俗稱外省或后省。②捐:棄。③亞:儔匹,并列。
[相關史料]
元祐間,黃、秦諸君子在館,暇日觀畫,山谷出李龍眠所作《賢己圖》,博者六七人,方據一局,骰進盆內,五皆六,而一猶旋轉不已。一人俯盆疾呼,旁觀皆變色起立。纖濃態度,曲盡其妙。相與嘆賞,以為卓絕。適東坡從外來,睨①之曰:“龍眠天下士,顧效閩語耶?”眾請其故。東坡曰:“四方語音,六皆合口,惟閩則張口。今盆內皆六,一猶未定,法當呼六,而呼者乃張口何耶?”龍眠聞之,亦笑而服。
《宋人軼事匯編·桯史》卷一三
李伯時畫天廄②滿川花,放筆而馬殂③矣。蓋神駿精魄皆為伯時筆端取去。
《宋人軼事匯編·浩然齋雅談》卷一三
〔注 釋〕
①睨:斜視。②廄:馬圈。③殂:死亡。
上一篇:《李伯通妻周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伯通妻周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李智貞》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李智貞》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