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基生平簡介,夏基歷史評價,夏基怎么死的?
勞倫斯·路易斯·夏基(LawrenceLouiseSharkey,1898—1967),澳大利亞共產黨前總書記,主席。澳大利亞和國際工人運動活動家。
1898年8月19日,夏基出生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奧蘭治城附近的一個小農場。父親為小農場主。夏基年少時父母親相繼去世。因家境貧寒,夏基14歲就不得不離開學校從事勞動,先后在鐵路車間當徒工和在鄉(xiāng)間打雜工,靠微薄收入維持生活。
夏基祖籍愛爾蘭,家庭教育使他少年時就受到愛爾蘭民族主義的影響,具有強烈的反帝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澳大利亞工黨休斯政府全力支持英帝國,為征兵赴海外服役曾兩次舉行公民投票。當時,澳大利亞掀起了一場以擊敗政府的征兵提案為目標的廣泛的群眾運動。在勞工運動和民主力量的反對下,政府的征兵提案被公民投票所否決。年輕的夏基熱情地投入了這場運動,他散發(fā)反征兵傳單,參加各種反征兵集會,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大戰(zhàn)期間,夏基同世界產業(yè)工人聯盟在澳大利亞的組織有所接觸。世界產業(yè)工人聯盟一度在澳大利亞工人中有較大的影響。它反對帝國主義戰(zhàn)爭,反對征兵,揭露工黨政府,譴責改良主義,支持工人反對雇主的斗爭。但世界產業(yè)工人聯盟是個無政府工團主義組織,1916年12月被澳大利亞政府宣布為非法。它在政府打擊下不久便在澳大利亞銷聲匿跡。
戰(zhàn)爭給澳大利亞人民帶來苦難,物價飛漲,工資凍結,失業(yè)增長,人民生活困難。為尋找工作,戰(zhàn)爭結束時,夏基遷居悉尼市。在悉尼,同樣難于找到職業(yè),夏基經常處于失業(yè)之中。他做過電梯司機,很早便加入了工會,并成為工會的骨干,曾擔任雜工工會副主席,曾代表該工會參加新南威爾士州職工理事會。這個時期的夏基已是多次罷工的組織者。生活教育了夏基,他開始探究社會產生貧困、壓迫和剝削的原因。他利用經常失業(yè)的時間,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克思主義著作。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澳大利亞工人帶來了希望。夏基認真學習了當時陸續(xù)傳入澳大利亞的列寧的著作《國家與革命》和《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開始認識到社會主義革命是擺脫剝削、壓迫和貧困的唯一出路。
在十月革命的推動和共產國際的旗幟下,1920年10月30日,澳大利亞共產黨宣布成立。1922年初,夏基加入澳大利亞共產黨,夏基入黨時,澳共約有750名黨員,黨的組織松散,領導軟弱。1924—1929年,澳大利亞和其它資本主義國家一樣,經濟上、政治上進入相對穩(wěn)定時期。俄國十月革命在這里激起的革命熱潮逐漸消退,改良主義思想重新抬頭,工黨右翼勢力的反共活動日益猖獗。澳共黨內圍繞黨的作用和如何對待工黨等問題發(fā)生了兩場尖銳的斗爭。1925年,以貝臘克等人為首的一些領導人認為“在澳大利亞建立共產黨的條件尚未成熟”,主張取消共產黨,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工黨,從內部把工黨改造成為社會主義政黨。1925年黨的代表大會否決了他們的提案。這些取消主義者便退出了澳共,他們之中有中央書記和全部中央執(zhí)委。這一年,澳共黨員人數降到280人,夏基這時雖然尚未擔任澳共的領導職務,但他很關心這場斗爭,旗幟鮮明地反對取消主義者。
1928年,世界經濟危機臨近,澳共黨內以卡瓦納為首的領導人和大多數中央委員不接受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關于經濟危機期間工黨將成為資產階級代理人和工人階級敵人的估計,不同意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關于澳共必須全力反對工黨并獨立地領導工人運動的指示??ㄍ呒{等人認為澳大利亞工人階級“剛剛開始認識資本主義,剛剛開始認識資產階級國家機器是他們的敵人”,澳共當前的任務應是“向工人宣傳階級斗爭的思想而不是領導工人階級直接向資本主義挑戰(zhàn)”??ㄍ呒{主張澳共同工黨左翼合作,在大選中支持工黨上臺執(zhí)政,而澳共則不參加競選。夏基這一年已進入中央委員會。他和莫克森、邁爾斯三人組成中央委員會中的反對派,處于少數地位。反對派批評卡瓦納違背共產國際的指示,把黨變成一個宣傳團體,充當工黨左翼的附屬品。他們同意共產國際的指示,主張澳共同工黨進行“最尖銳的斗爭”,甩掉工黨獨立地領導工人運動,主張澳共提出候選人參加大選,不支持工黨的候選人。夏基等人的意見在中央委員會中被否決。1929年,卡瓦納及其支持者控制了中央委員會。莫克森和夏基被停職。于是他們決定上書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得到了共產國際的完全支持。共產國際1929年10月13日給澳共全體黨員發(fā)出公開信,批評卡瓦納等放棄黨的獨立自主和領導作用,“接近于取消主義”,“嚴重右傾應受最嚴厲的譴責”。1930年1月10日,澳共舉行第九次代表大會。大會批判卡瓦納等犯了澳大利亞“例外論”的錯誤,開除了一批卡瓦納的追隨者,①選出新的中央委員會。夏基進入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并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擔任黨的主席。
1930—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以總書記邁爾斯和主席夏基為首的澳共中央加強了同群眾的聯系。他們領導全黨全力支持工人的罷工斗爭,領導過礦工和其他工人的罷工。澳共還組織“失業(yè)工人運動”,建立“工人衛(wèi)隊”,以對抗法西斯的恐怖組織“新衛(wèi)隊”,爭取民主自由權利。澳共在工會中的力量迅速擴大,黨員人數比低潮時增加了10倍。黨在工廠和工會中第一次建立起支部,在各州建立州委會,改變了建黨初期組織渙散的狀況。這一時期,黨在工作中也犯有“左”的錯誤,對工黨采取了宗派主義的態(tài)度,把工黨領導人和普通黨員統(tǒng)統(tǒng)稱之為“社會法西斯分子”。夏基說過“工黨已經同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話。此外,黨在領導工人運動時也還沒有完全擺脫無政府工團主義的影響。1930年夏基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赤色工會國際代表大會,他在會上的發(fā)言也包含了某些無政府工團主義的觀點。大會批評澳共在工會工作和某些罷工斗爭中存在無政府工團主義傾向。這些錯誤直到1935年共產國際七大季米特洛夫作了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人民陣線的報告以后才得到克服。
1935年7月,夏基作為澳共代表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被選進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他保持這個職位直到1943年共產國際解散為止。
1935—1939年,澳共在總書記邁爾斯和主席夏基的領導下,根據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的精神提出了“反對法西斯和反對戰(zhàn)爭”的口號,積極為工人階級的統(tǒng)一和建立反法西斯的人民陣線而努力。在國內方面,它積極組織和參加工人的斗爭,贏得了鋼鐵、五金、碼頭、鐵路等許多重要工會和一些地區(qū)職工理事會的領導職位。1936年澳共黨員當選為鋼鐵工人聯合會書記,新南威爾士州金屬板工人工會書記;1937年共產黨員當選為碼頭工人聯合會書記等,澳共此時已成為工會運動的一支強大的力量。在1935年12月召開的第11次黨代表大會上,澳共提出同工黨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議。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前提是共同“反對資本家的進攻,反對加大勞動強度,要求縮短工時,增加工資,滿足失業(yè)者提出的要求”。澳共并且提出愿同工黨聯合起來反對執(zhí)政的聯合澳大利亞黨的萊昂政府,因為該政府實行“饑餓與戰(zhàn)爭”的政策。澳共的建議沒有得到工黨的響應。
在國際方面,它反對法西斯和戰(zhàn)爭的威脅,組織國際縱隊澳大利亞分隊支持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開展“不許干涉中國”運動,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1935年4月,他在《中國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國是個擁有巨大潛力的大國,中國革命對實現世界革命將起重要作用,中國是澳大利亞的近鄰,中國的事態(tài)發(fā)展嚴重影響著澳大利亞的未來歷史,全力支援中國人民是澳共的革命義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澳共聲明反對帝國主義戰(zhàn)爭和帝國主義國家的反蘇政策,同時在國內積極領導礦工、五金等工人的斗爭。1940年6月15日,自由黨孟席斯政府引用“國家安全條例”,宣布澳共為非法。澳共被迫轉入地下,由于領導有方,保持了同群眾的密切聯系。澳共此時的影響和力量反比合法時有所增長。夏基是當時澳共地下斗爭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41年6月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后,澳共宣稱戰(zhàn)爭性質改變了,轉而支持澳大利亞政府的對外政策。同時要求恢復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它積極開展群眾工作,繼續(xù)爭取同工黨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1942年底,澳共恢復合法地位。1944年,澳共黨員第一次被選入議會。戰(zhàn)爭結束時,澳共的人數增加到2萬3千人。澳共黨員領導下的工會有275,000會員(全澳大利亞工會會員人數為120萬),成為國內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澳工會運動歷史悠久,力量強大,但很長一段時間內為工黨所控制,深受改良主義的影響。如何正確認識工會的作用,制定正確的工會工作方針與斗爭策略,克服改良主義的影響,一直是澳共面臨的重要問題。夏基于1942年9月發(fā)表了《論工會》一文,結合澳共多年工會工作的經驗,用馬列主義觀點論述了關于工會運動的一系列基本理論和斗爭策略,指出改良主義是工人貴族的觀點。1959年,他對該書作了修訂,增補了新的資料。該書先后被譯成數國文字。
二次大戰(zhàn)期間澳共組織的迅速發(fā)展,給澳共提出了教育新黨員和訓練干部的迫切任務。為適應形勢的需要,澳共舉辦了中央黨校和各級黨員訓練班。作為教材,夏基除撰寫《論工會》等著作外,還在中央黨校作了關于澳共簡史的報告。報告概述了澳共自1920年成立至1935年的發(fā)展歷史和主要經驗教訓,于1944年出版成書。
1948年5月,澳共舉行第15次全國代表大會。原總書記邁爾斯退休,夏基當選為總書記。他連任這個職務至1965年。
二次大戰(zhàn)后,澳大利亞的經濟得到迅速的發(fā)展。帝國主義發(fā)動冷戰(zhàn),澳共遭到反共反蘇浪潮的猛烈沖擊。工黨政府通過一系列立法竭力破壞澳共在工會中的力量和在群眾中的影響。澳共一些領導人相繼遭到政治迫害。1949年,悉尼《每日電訊報》記者要求夏基就法共總書記摩里斯·多列士關于法國工人將竭盡全力使得一場反對蘇聯的戰(zhàn)爭“不僅困難而且不可能”的談話發(fā)表評論。夏基表示支持多列士的談話,并談道:“如果蘇軍追逐侵略者到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工人將歡迎他們,如同歐洲工人歡迎把他們從納粹統(tǒng)治下解放出來的蘇聯紅軍一樣?!薄叭绻拇罄麃喌姆ㄎ魉狗肿邮褂帽┝ψ柚构と巳〉谜啵伯a黨人將教育工人用暴力對付暴力。”為此,工黨齊佛萊政府公然引用刑法,于10月17日以煽動叛亂罪判處夏基三年徒刑。這一事件在全國引起了輿論的不滿,夏基提出申訴,政府被迫縮短一半刑期。夏基于1950年11月24日獲釋出獄。
1949年底工黨齊佛萊政府下臺,自由黨孟席斯組閣。孟席斯政府加緊迫害澳共,進攻民主與進步力量,于1950年4月27日提出宣布共產黨為非法的法案。法案經議會通過,但被最高法院否決。孟府斯政府決定于1951年9月舉行公民投票。在此緊急關頭,夏基出獄,他立即領導澳共全力開展保衛(wèi)澳共合法存在與安全的民主權利的運動。澳共領導下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民主權利委員會》在這場運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單是悉尼地區(qū)就成立了183個“否決委員會”。工黨也反對政府的這一法案。經過各界民主人士與進步力量的聯合行動,法案以237萬零9票對231萬7927票被否決。孟席斯政府取締澳共的企圖終于失敗。
二次大戰(zhàn)后期,澳共也曾受到白勞德主義的影響。1945年2月,夏基在《馬克思主義與武裝力量》一文中提出了和平過渡的設想。當時他的論據是:“德黑蘭協(xié)定可以保護免受外來反動勢力的干涉”,澳大利亞“具有相當廣泛的資產階級民主或議會民主”,“具有民主思想的人民要求變革”。1951年,夏基主持制定了澳共第一個和平過渡的綱領“澳大利亞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綱領認為戰(zhàn)后的形勢使走向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成為可能,主張通過人民運動建立人民政府,利用人民議會和平進入社會主義。1956年蘇共二十大加強了夏基的和平過渡思想。1956年6月,夏基在澳共中央會議上的報告中說,“蘇共二十大充分證明了我們黨的綱領所采取的關于利用議會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路線的正確性?!?964年2月,他在《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是革命實踐的基礎》一文中談到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其中提到不能忽視非和平過渡的可能性,同時繼續(xù)強調澳共綱領“規(guī)定了向社會主義和平過渡的可能性,我們將決不背離這條道路”。
1956年蘇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和隨后的匈牙利事件給澳共造成很大困難,使澳共面臨分裂的危險。夏基領導澳共擊退了資產階級掀起的反共逆流,清除了黨內一小撮修正主義者,堅持馬列主義,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和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了澳共的團結。夏基贊賞中國共產黨對斯大林功過的評價,稱贊中共《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和《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二文是“馬列主義思想的重大發(fā)展”。同時,他贊揚蘇共二十大是“劃時代的事件”,說大會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具有“根本性的意義”,說大會提出的關于走向社會主義有不同道路、和平過渡的可能性、戰(zhàn)爭不再是不可避免和共產黨與社會民主黨實行合作等“新的理論原理”是“共產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發(fā)展”,“具有極大的意義”等。
夏基曾多次出國訪問,多次出席兄弟黨的代表大會。1957年和1960年,夏基率領澳共代表團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參加了大會文件的起草工作。他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出現的分歧十分關注,曾希望莫斯科會議能促進各國黨之間的團結。1964年2月,夏基在《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是革命實踐的基礎》一文中,強調澳共擁護81國共產黨和工人黨的聲明,對中國共產黨進行了指責。
夏基為人謙遜、簡樸,善于聯系群眾。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作為愛爾蘭人的后裔,他特別關心并注意研究愛爾蘭問題。他喜愛引用馬克思論述愛爾蘭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斗爭的話。
1965年6月,夏基因患心臟病辭去澳共總書記的職務,仍留在中央書記處,擔任澳共中央副主席。1967年5月13日,夏基在悉尼街頭癱倒,猝然去世,終年68歲。
夏基自1930年起先后擔任澳共黨報《工人周報》、《論壇報》和黨刊《共產主義評論》的主編。他寫過許多文章和一些小冊子。澳共長期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建立工人階級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現工人階級團結,這也是夏基一些論著的中心內容。1952年,他發(fā)表了《危機中的工黨》一文,總結了澳共在工人階級團結上的經驗教訓,為澳共促進工人階級團結提出了重要的方針。1957年他發(fā)表了《社會主義在澳大利亞——共產黨對民主社會主義的看法》,分析了工黨所鼓吹的“民主社會主義”的實質。夏基認為,民主社會主義是“典型中產階級對社會主義的解釋”,是“以中產階級的唯心主義抽象概念為根據”來認識社會主義,因而民主社會主義者“不僅拒絕進行階級斗爭,而且否認階級斗爭的存在?!毕幕硎荆墓仓С置裰魃鐣髁x的當前綱領,但要批判其中產階級的思想實質。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fā)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789.html
上一篇:塞西爾生平簡介,塞西爾歷史評價,塞西爾怎么死的?
下一篇:天智天皇生平簡介,天智天皇歷史評價,天智天皇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