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生平簡介,穆罕默德歷史評價,穆罕默德怎么死的?
穆罕默德(570—632),伊斯蘭教的創始人,麥地那國家的締造者。他適應時代的需要,創建世界上第一個伊斯蘭教國家,基本上統一了阿拉伯半島,為阿拉伯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他的繼承者又將麥地那國家發展成了橫跨亞、非、歐的阿拉伯帝國。這個帝國就是今天阿拉伯世界的基礎。
穆罕默德(意為聲望很高的人)出身于古萊西部落的哈希姆氏族。他出世前兩個月,父親阿卜杜拉死在異鄉,只留下五頭駱駝,幾只母羊和一個女奴。六歲時又喪失母親阿米娜,由祖父阿布杜勒·穆塔里布扶養。八歲時祖父去世,由伯父艾布·塔利卜收養。伯父家境貧寒,子女很多,讓他替人牧羊。他12歲時跟隨伯父到半島各地經商,后因虧本,不再外出謀生。25歲時為麥加的富孀赫底徹管理駱駝,并且幫助她到敘利亞一帶經營商業。穆罕默德返回麥加后與她結婚,生活日漸富裕。
穆罕默德生活的時代,正值阿拉伯半島社會經濟變革動蕩的時期。這個大變革的實質是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形成。
阿拉伯人的社會發展是極不平衡的。半島西南部的也門,早在公元前就建立了奴隸制城邦國家,其他地區長期處于氏族社會階段。六世紀末,半島的漢志和內志地區,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私有財產和階級。這時部落間有贈送上百名奴隸的記錄。奴隸多數來源于戰俘,有的是氏族中的罪徒和欠債者。部落貴族為了爭奪水草經常相互殘殺,盛行血族復仇,有時一件仇殺案竟延續幾十年之久。他們認為掠奪是件光榮的職業。古代詩歌描述:我們以掠奪為職業,劫掠我們的敵人和鄰居,倘若無人可供我們劫掠,我們就劫掠自己的兄弟。因此,各個氏族部落是在分裂、動亂中生活的。
外族入侵加劇了半島上的社會危機。北方的拜占庭和波斯兩大帝國都想南下控制通往歐亞的阿拉伯商道。525年,埃塞俄比亞在拜占庭支持下占領也門。572年,波斯出兵趕走了埃塞俄比亞人,置也門于自己的統治之下。使東方商品改由波斯灣順兩河流域運往歐洲。戰爭的破壞和商道的轉移,使漢志地區商業衰落和牧場荒蕪。原來商隊的保鏢、腳夫失去了工作,城鄉商業資金轉變為高利貸,重利盤剝貧民,利率高達百分之百,許多貧民因負債而淪為奴隸。奴隸、貧民與貴族的斗爭空前尖銳。阿拉伯貴族為了鎮壓人民群眾的反抗,掠奪新牧場,需要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機關;商業貴族要求控制商路統一半島;一般牧民迫于貧困也渴望打破部落界限,獲得新的牧場和水源。
阿拉伯各階級的統一愿望,表現在宗教上便是對一神教的崇拜。阿拉伯人原是多神論者。他們崇拜石頭、月亮和泉水等等。克爾伯廟是麥加多神教的中心,被叫作天房(或天方)。廟內有一塊黑色隕石,被許多阿拉伯人所共同崇拜。
610年,穆罕默德開始宣傳伊斯蘭教。“伊斯蘭”一詞意思是“順從”。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稱“穆斯林”,意思是“服從者”,即服從安拉和使者的人。伊斯蘭教的基本原理分為宗教信仰和宗教義務。宗教信仰包括:信仰安拉,信仰天使,信仰經典,信仰先知,信仰末日。安拉在阿拉伯語和古敘利亞語中都是上帝的意思,我國穆斯林一般稱安拉為真主。《古蘭經》規定“你們要崇拜真主,除他之外,絕無應受你們崇拜的。”“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這就是伊斯蘭教的首要信條。
穆罕默德宣傳說,信仰真主的人進入天堂,背逆真主的人墮入地獄。天堂的居民住著高樓大廈,穿著綾羅錦緞的綠袍,氣候宜人,四季如春。人們的住所有四條大河:“其中有水河,水質不腐;有乳河,乳味不變;有酒河,飲者稱快;有蜜河,蜜質純潔;他們在樂園中有各種水果,可供享受。”水果有香蕉、酸棗、海棗、石榴等等,四季不絕,可以隨意摘食。地獄里到處大火,又稱火獄。人們墊火褥,蓋火被,喝沸水,受火刑。
他所描述的天堂和地獄,實質上是阿拉伯半島兩種自然條件的縮影。天堂里綠樹成蔭,泉水清澈,水果豐盛,氣候涼爽,正是人們向往綠洲地區的景象;地獄里無邊無際的大火,這是阿拉伯半島沙漠地帶灼熱的象征。我們知道,島上六、七月份的氣溫在攝氏45度左右,人們整天過著汗流浹背的生活。
《古蘭經》規定五種宗教義務,又名“五功”(念、禮、齋、課、朝)。穆斯林必須信仰和口誦“除安拉外,別無神靈,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每天向克爾伯禮拜五次,每星期五中午舉行一次集體禮拜(聚禮);每年回歷九月齋戒一月,白天不食,齋戒期滿,十月一日開齋,改為正常生活,稱為開齋節或肉考節;穆斯林捐獻一定收入,稱天課,起初自愿捐輸,后由政府征收;身體健康、有經濟能力的穆斯林,一生中要到麥加朝覲一次。朝覲在回歷12月上旬舉行,朝覲活動的最后一天,宰牲慶祝,稱宰牲節或古爾邦節。這些宗教制度,是穆罕默德傳教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穆罕默德要人們服從安拉和使者,順從主人、長官和各級當權者。他曾說:安拉最喜歡忍耐的人,有信仰的人應像風前的小苗,腰彎頭低,不能像疾風中的大樹,傲然挺立。縱然一位頭像葡萄干一樣的埃塞俄比亞黑奴,被派為你們的長官,你們也必須服從。《古蘭經》多處重復服從安拉和使者,其實質就是為穆罕默德統一國家作思想準備。
現在,一神教成為符合阿拉伯社會變革的一種意識形態,于是穆罕默德對宗教問題的闡述都是從安拉“啟示”的名義頒布的。這些“啟示”涉及到倫理規范和阿拉伯半島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法律制度。穆罕默德傳教期間,他的信徒把他頒布的“啟示”記錄下來,在他死后整理成一本神圣的書,這就是《古蘭經》(意謂誦讀),它是伊斯蘭教的根本經典,至今在穆斯林的宗教與世俗生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伊斯蘭教的傳播,遭到以艾卜·蘇菲揚為代表的部落貴族的堅決反對。他們認為放棄祖輩信仰的多神教,會影響自己的宗教地位和經濟收益。他們用盡利誘的手段,讓穆罕默德停止一神教的宣傳。穆罕默德堅定地說:假若他們把太陽放在我的右手,把月亮放在我的左手,我也不愿意放棄這件事情。于是,他們又組織古萊西部落中多神教的崇拜者訂立盟約,與穆斯林斷絕一切交往,不賣給他們糧食和用品;如果相遇,輕則嘲弄謾罵,重則用刀刺殺。兩派互相毆斗,有的穆斯林打傷致殘,有的休克昏迷。穆罕默德也被打得頭破血流,斗爭十分激烈。這時,雅特里布部落貴族邀請穆罕默德去調解部落糾紛,穆罕默德未去。
矛盾進一步激化,麥加的部落貴族準備在穆罕默德尚留在麥加期間殺害他。622年,9月24日(一說20日),他們集合壯丁500余人于克爾伯古廟。穆罕默德聞訊后,當夜與他的主要支持者艾卜伯克逃出麥加,躲藏在郊外的山洞里。舊貴族派人四處追捕,并宣布捉住穆罕默德和艾卜伯克賞駱駝百頭。27日晨,他倆與幾個忠實的門徒向雅特里布逃走,路上走了12天,10月9日到達雅特里布,這就是著名的“徙志”。后來,這一年被定為伊斯蘭教的紀元。雅特里布改稱“麥地那”,意為“先知之城”。
麥地那位于聯系也門與敘利亞的商業大道上,而且是一個肥沃的綠洲,特別適于種植椰棗。居民共有五個部落:古萊、納祖爾、蓋努格、敖斯和海茲勒支。前三個部落信仰猶太教,后兩個部落信仰原始宗教。他們的社會制度處于原始社會解體的階段。五個部落為了爭奪牧場和水源經常發生沖突。他們希望穆罕默德能夠解決部落間的爭端,帶來安定的社會秩序。所以,穆罕默德以一個受敬仰的領袖身分來到了麥地那。從麥加遷來的穆斯林被稱為“遷士”,麥地那的穆斯林被稱為“輔士”。
穆罕默德依靠“遷士”和“輔士”以及敖斯和海茲勒支的武裝力量,組成政教合一的第一個伊斯蘭教的國家。穆罕默德成為新國家的政治領袖和宗教首領,掌握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大權。
624年,穆罕默德下令征收天課。它是對穆斯林征收的宗教稅。天課分正稅和副稅兩類。正稅又稱財產稅,一般征收財產的四十分之一,農產品的十分之一,礦產的五分之一。副稅包括家事稅和人丁稅。家事稅是指屠宰牲口時征收的捐稅;人丁稅是指開齋節那天征收的捐稅,一般每人繳納一升椰棗或其他食品。二年后,對非伊斯蘭教徒開始征收人頭稅。
626年,頒布成文法,又名八刑(鞭、撲、徙、系、斷、磔、割、殺)。鞭刑是鞭笞40至100的刑法;撲刑是鞭笞40以下的刑法;徙刑是驅逐出境;系刑是關押獄中;磔刑是用石塊打死;斷刑是砍去右手,有時砍去左腳;割刑是割去身體的一部分;殺刑即死刑。
政權機構的建立和各項法令的頒布,標志著麥地那國家的最后形成。穆罕默德為了鞏固新政權,親自出征20余次,命令穆斯林征伐將近50次。穆罕默德提出“前面就是天堂,后面就是地獄”的戰斗口號,鼓勵信徒以一當十,進行戰斗。624年9月,穆罕默德率領300名穆斯林在伯德爾襲擊過境的麥加武裝商隊。麥加貴族派艾卜折害率領1,500名戰士支援商隊。兩軍各距伯德爾五里對峙。穆罕默德命令信徒先占領水井,然后建筑工事,并派人勸降。艾卜折害下令古萊西部落分三路進攻,想一舉擒獲穆罕默德。會戰結果,麥地那軍隊以少勝多,大獲全勝。麥加軍事貴族艾卜折害戰死。70人被殺,許多人當了俘虜。穆罕默德對俘虜采取不同的政策,下令不許殺害哈希姆氏族成員,并免為奴,可以自由返回麥加。
625年8月,麥加酉長蘇菲揚率領軍隊3,000和募兵2,000,馬500匹,駝3,000頭,分三路攻打麥地那。穆罕默德召集1,000名穆斯林應戰于吳德侯。戰斗結果麥地那軍失利。穆罕默德負傷。但是,麥加軍全殲對方的計劃未能實現。
627年8月,麥加貴族蘇菲揚聯合7個部落約一萬人,分七路圍攻麥地那。穆罕默德率軍掘壕據守。麥加人久攻不下,一些部落受穆罕默德離間,先后離去,最后麥加只好撤退。這次戰役,歷史上稱為“濠溝大戰”。穆罕默德保衛了麥地那,鞏固了政權。
經過這幾次戰役,伊斯蘭教勢力越來越大,麥加的古萊西人也有許多皈依。628年,穆罕默德和麥加人在侯德比葉林議和,麥地那人被允許到麥加朝圣。630年,穆罕默德統帥一萬大軍,占領麥加。麥加貴族接受伊斯蘭教,承認穆罕默德是先知和政治領袖。天房和黑石則成為伊斯蘭教的圣物。麥加成為阿拉伯的宗教中心,麥地那為新國家的政治中心。此后半島上的許多部落陸續信奉伊斯蘭教。632年,穆罕默德因病逝世時,大體上統一了阿拉伯半島。麥地那國家為阿拉伯帝國奠定了基礎。
穆罕默德創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伊斯蘭教國家,對以后的阿拉伯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出身貧苦,顯赫以后生活也很簡樸。在他的教義中,有許多照顧孤兒、弱者、奴隸的宣傳。這也是伊斯蘭教能吸引下層參加的原因之一。他一生娶了許多妻子,可是仍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所以他死后,他的繼承人便成了問題,經過很多曲折,到了后來的倭馬亞王朝,方才形成了哈里發的“父死子繼”制度。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748.html
上一篇:穆罕默德五世生平簡介,穆罕默德五世歷史評價,穆罕默德五世怎么死的?
下一篇:米勒蘭生平簡介,米勒蘭歷史評價,米勒蘭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