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諾生平簡介,布魯諾歷史評價,布魯諾怎么死的?
喬爾丹諾·布魯諾(Giorda-noBruno,1548—1600),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先進的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
布魯諾所處的時代,哥白尼的學說已開始廣為流傳,唯物主義思想有所增長,同時羅馬天主教為反對全歐的宗教改革,恢復了宗教裁判所,建立了耶穌會,加強了對思想文化的控制,召開了特棱特宗教會議,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布魯諾為捍衛哥白尼的學說,他同封建制度、教會統治和經院哲學進行了頑強不屈的斗爭。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學說,為把人類從中世紀黑暗勢力中解放出來開拓了道路。
喬爾丹諾·布魯諾,生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的小城——諾拉。家境清寒,沒有讀書深造機會,少年時就開始做工。15歲進了多明我派的修道院,當一名見習修士。在這修道院里,他酷愛學習,對自然科學和哲學有濃厚的興趣,閱讀了希臘哲學、阿拉伯哲學和一些科學著作,如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布魯諾從中吸取了哲學、科學知識,對宗教神學產生懷疑,執筆寫下了批判《圣經》的檄文。這個行動當然會遭到教會、教士們的反對。他雖然度過十余年修道院生活,卻不是一個基督教的虔誠信徒,而是一位具有叛逆性格的“異端”。1577年,他終因堅持自己的看法被判為“異端”,開除教籍。但是,堅持探索科學真理的布魯諾毫不動搖,先后逃亡于羅馬、威尼斯等城市。因宗教法庭仍到處通緝,他被迫越過阿爾卑斯山,離開了自己的祖國,流亡歐洲各地。
1577年起的15年間,布魯諾先后留居瑞士、法國、英國、德國等地。在流亡期間,他主要從事講學和著述活動。起初他在瑞士的日內瓦,堅持半工半讀,由于反對新教對自然科學的迫害而被當局驅逐出境。1581年布魯諾移居法國巴黎,在各大學講授新天文學和哲學,同樣受到教會迫害。1583—1585年留居英國,在這期間,僅在1584年,他就寫出了《論原因、本原和統一》、《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驅逐趾高氣揚的野獸》等著作,這些著作充分反映了他的思想和觀點。1585年自英國返回巴黎,因組織了大規模的辯論會反對宗教神學,又被驅逐而去德國居住。
布魯諾在歐洲各國流亡期間的學術宣講和著述活動,充分顯示了他具有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是文藝復興時代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發展的代表人物之一。
布魯諾不僅繼承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而且糾正了哥白尼學說中的宇宙有限、太陽是宇宙中固定不變的中心等錯誤,把哥白尼學說向前推進一步。他認為宇宙在空間上是無限的、時間上是永恒的;宇宙既不可能有一個中心,也沒有絕對的邊緣;宇宙由無數星系組成,太陽只是宇宙中無數星系中的一顆塵埃;地球環繞太陽轉動,太陽也不是靜止不動,它與其它恒星的位置在不斷變動著。他的這些觀點,是在哥白尼學說的基礎上形成的新宇宙觀,比哥白尼學說前進了一大步。
布魯諾充分利用當時自然科學的新發現,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自發的辯證法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義思想。
他認為宇宙萬物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但萬變不離其宗,在一切生滅變化的事物中,有一個唯一的實體,即是物質。這個物質實體,既是世界萬物的本原,又是世界萬物的原因。盡管事物存在的形式是多種多樣,變化無窮,但總保持著同一物質,這就是物質的統一性。例如從一粒種子長出莖,從莖生出穗,從穗結出糧食;再從人吃了糧食變成胃液、血液、精子、胚胎、人;從人變成尸體、泥土,依次轉化為其它物體。這個過程雖然事物發生了多種多樣的變化,但仍表現為同一物質。表明物質是不可創造,也不能消滅。由此得出結論:宇宙乃是一個統一的物質世界。
在辯證法方面,布魯諾提出了統一物中“對立面的一致”的觀點。這是他辯證法思想中最重要和最精辟的部分。他利用了當時大量的科學材料和生動事例作了論證。他認為“極大”和“極小”的對立面的一致,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和規律。以數學為例,數學中的“極小”是點,但又是極大無限的。曲線和直線是對立的,但最大的曲線與直線相合;最小的弧和最小的弦也可合一;半徑無限大的圓周和它的切線又是一致的。推而廣之,在無限的宇宙中,點無異于體,中心無異于圓周,有限無異于無限,最大無異于最小。顯然,在尖銳對立的事物之間,都是緊密聯系的,又不是固定不變的。絕對不變的界限是沒有的,界限只是相對而言,而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一致起來。因此,一切彼此消長的事物,它們的消滅就是產生,產生也就是消滅;愛情就是仇恨,仇恨也就是愛情;愛和恨是同出一源,友好和敵意也是如此。布魯諾由此得出結論:認識自然的最大奧秘,就得去研究和觀察矛盾和對立面的極大和極小。認為研究和觀察事物就得注意事物的對立統一。
在社會歷史觀方面,布魯諾認為,人類歷史是不斷變化,不斷前進的。“如果沒有變化,沒有變異,沒有盛衰興替,就不會有適宜的東西,良好的東西,愉快的東西。”因此,他主張社會變革,反對教會神學的蒙昧統治。
布魯諾所建樹的這些新思想、新觀點,在當時是了不起的。當然,由于自然科學發展的限制和他認識上的局限,這些新思想和觀點仍是不徹底的。他雖然認為物質運動的原因,不在于上帝,但他認為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普遍理性”是物質運動的原因。這個“普遍理性”就是自然界的靈魂。這種泛神論思想,導致他離開了唯物論。他雖然承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重視實踐經驗和科學實驗,認為感覺是理性認識的前提,但他又認為理性認識又是對真理最高階段理智認識的基礎①。顯然,他不能正確理解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片面地強調了理性認識,而對感性認識是估計不足的。他雖然主張社會變革,卻不主張用暴力手段來改造社會,而主張智慧和理性是改造社會,戰勝一切的決定力量。同時,他也認識不到人民群眾實踐的偉大作用。
布魯諾的哲學觀盡管有上述種種不足,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正是應用自己的觀點,來揭露教會的腐朽和僧職人員的無知,徹底否定了神的啟示,沉重打擊了封建神學傳統。這就必然會遭到教會的殘酷迫害。
1591年,威尼斯地方貴族喬凡尼·莫切尼戈(此人是教會宗教裁判所的密探)“邀請”布魯諾到威尼斯來。這實際上是教會策劃的陰謀。因此,當布魯諾剛踏上威尼斯碼頭,就立即被禁閉起來。喬凡尼·莫切尼戈收集了布魯諾的材料,向宗教裁判所多次發告密信,并把他的著作也作為“罪證材料”寄去。經過一番策劃,于1593年2月,帶著鐐銬的布魯諾被押往羅馬,投入監獄。但是,直到1596年12月16日才開始提審。在這三年時間里,宗教裁判所一面軟化他;一面從他的著作中尋找異端觀點來作罪證。
在審訊中,布魯諾拒絕承認有罪。裁判所決定在1597年3月,動用重刑、進一步審訊。但重刑仍無濟于事。“什么也不怕,為了熱愛神圣事物,而輕視其他快樂,對自己的生命毫不掛慮”,布魯諾完全按照自己的諾言去行動。1599年2月14日,宗教裁判所在教皇克萊門特八世主持下,宣布了對布魯諾審訊決議:如果布魯諾能譴責自己的異端觀點,放棄原來的主張,準備改過,在給予一定懲罰后,允許其懺悔。否則,將為他規定40天的反省期,正象為所有拒絕悔過、頑固對抗的異端分子在死刑前的規定那樣。布魯諾面對教皇和宗教裁判所的種種威脅,從容回答:我不愿意放棄自己的主張,沒有什么可以放棄的,沒有什么根據要放棄什么,也不知道需要放棄什么。
羅馬宗教裁判所在這位堅強不屈的英雄面前,只好施出最后一招。1600年2月8日,在圣阿格涅斯教堂宣讀對布魯諾的判決書。宣布他為不思改悔、頑固不化的異端分子,決定剝奪他的一切教職、革出教門,交世俗法庭處置。布魯諾面對宣讀判決書的法官,莊重宣告:“你們對我宣讀判詞,比我聽到判詞還要感到恐懼!”
1600年2月17日,世俗法庭的劊子手把布魯諾帶到處決地——羅馬鮮花廣場。他們用木塊塞進布魯諾的嘴里,剝去他的衣服,緊綁在火刑架上;在他的身上還繞了一道又一道蘸了水的繩子,以使濕的繩子經火一烤繃緊嵌入肉里。在整整七年監獄生活中,遭受嚴重摧殘的布魯諾,在劊子手旁,依然是那么堅強,毫不畏懼。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呼喚道:“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來的世紀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的。”
布魯諾在與黑暗勢力最后搏斗的烈火中,英勇地犧牲了。他把自己寶貴的生命,無私無畏地獻給了宣傳真理,發展科學和樹立新的世界觀的斗爭。他的一生是同封建制度、教會統治和經院哲學進行殊死搏斗的一生。
喬爾丹諾·布魯諾被綁在火刑架上離開了人間,但是他的精神則永存。他犧牲了將近300年后,1889年,在他英勇就義的羅馬鮮花廣場中央,建起了一座布魯諾紀念碑。人們在這里緬懷為追求科學真理、反對封建神學的英雄——布魯諾的光輝業績。
本文由謀略學網整理發布,若轉載本篇文章,請保留本文出處與鏈接。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639.html
上一篇:布朗生平簡介,布朗歷史評價,布朗怎么死的?
下一篇:德勒克呂茲生平簡介,德勒克呂茲歷史評價,德勒克呂茲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