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帝王夢·京郊之旅·大覺寺·空空大覺中含虛寂照同
大覺寺位于北京西郊旸臺山麓。山巒蜿蜒起伏,與臥獅相似。東西兩個圓形山包上,蓮花、普照二配寺巍然矗立,故當地人用“獅子滾繡球,一佛二菩薩”來形容廟宇的位置和地形的奇巧。
幽都勝概
寺內有一塊遼碑,遼代道宗咸雍四年(1068)設立,距今已九百余年。碑稱“清水院者幽都之勝概”,可見這一名勝源遠流長,歷史悠久。
寺的主要建筑由彌勒殿、正殿和后殿南北跨院組成,莊嚴肅穆、富麗堂皇而又幽深靜寂。后院的憩云軒有清泉一泓,泉旁一舍利塔玲瓏精致,處于全寺的最高點,形狀與北海白塔相似。
咸雍四年,有一位姓鄧的善人,見此水院清幽佳勝,而僧舍殘破不堪,搖搖欲墜,遂舍三十萬錢“葺諸僧舍”,使之煥然一新。明宣宗御賜寺名,稱“大覺寺”。《日下舊聞錄》載,大覺寺原名靈泉寺。明代無隱和尚移居北京吉祥法云寺,在明代倍受恩寵。明宣宗“敕有司度僧百余,與之為徒,建大覺寺以佚其老”。卒年八十八歲,死前留偈語:“空空大覺中,永斷去來蹤。實體全無相,含虛寂照同。”
清代,乾隆曾在此剃度受戒。一次乾隆從夢中笑出聲來,被燒火的迦陵僧用戒尺猛打,以致悄然回宮。此后迦陵僧因禍得福,不僅做了大覺寺的主持,連他手植的玉蘭也成了寺的絕物,一直受到人們的愛護與觀賞。
風物數奇
大覺寺佳勝之處,景中有景,奇上加奇。寺西有一乾隆曾休憩過的小樓,樓下一溪,號稱靈泉,上有一座雕著三個山峰的“筆架山”。山峰底部都鑿有洞穴,水由龍口噴出后,流轉洞中,形成“噴泉射竇”的勝景。據稱源頭有兩個,伏流地下,流進寺墻后才與靈泉相會。此天然與人工相結合的奇景名“二龍戲珠”。
寺中遼代古碑記載著大覺寺的歷史。碑高1米,頂部雕著盤龍,鐫刻著“旸臺山清水院藏經記”九個大字,馱碑的石獸已沒入土中,但文字還相當完整,是研究遼史以及遼南京(即今北京)地理歷史的重要文物。
二龍戲珠的北流泉,經遼碑、竹林之后流進一個石雕的大水池,上鐫“碧韻清”三字。這石原是一塊大理石,紋理細膩,質地堅硬,全石主體呈灰色,間有乳白、黛墨、淺紫各種花紋,堪稱石中佳品。后來一石匠高手對之精雕細鑿,使之成為可盛三擔清水的巨形“大玉杯”。石上刻有輸水的石槽,出水和受水都保持均衡,故而“杯”中之水常清不涸,供游人摩挲贊賞。
無量壽佛殿前有棵無量壽樹——千年銀杏。干圍7.5米,要有六個成人手牽手才能圍攏。此樹為雄株,濃蔭匝地,可蔭及大半個庭院。乾隆皇帝曾題詩吟詠:“古柯不計數人圍,葉茂孫枝綠蔭肥。世外滄桑閱如幻,開山大定紀依稀。”據說原來七王墳有一株比它還大。白果樹下藏親王,“白”和“王”相合恰為一“皇”字,慈禧怕因此再出皇帝,下令鋸掉此樹。傳說傷口處淌出乳白色葉液,旋即縫合。慈禧手持尚方寶劍,念念有詞,大樹方頹然倒地。自此以后,大覺寺的白果樹就成為西山之冠。
寺中另有一奇樹,即檜柏樹,在功德池東端,樹冠非常奇怪,長著針葉和闊葉兩種葉子。原因是檜柏心部半空,寄生著一棵老藤,學名叫蛇葡萄,已超百歲高齡。這棵共生樹與碧云寺水泉院的三代樹并稱京西兩寺之奇,也為大覺寺六絕之一。
然而,更有名氣的還要數寺中的玉蘭樹。在四宣堂和北跨院,各有一株玉蘭,據說是明清兩代所植。大覺寺玉蘭,一向有“北京玉蘭之最”的雅號,有名的“古寺蘭香”就是指的這里。傳說它們是乾隆年間主持僧迦陵從四川移來,樹齡已達百余年,可惜其中一株已經死去。北院的一株玉蘭,是清代光緒年間移植的,樹齡也逾百年。花繁瓣大,馨香濃郁,一干一花,剛勁俊逸。每年四月花信時節,游人如潮,摩肩接踵。朱德元帥生前曾多次前往觀賞。
上一篇:清清滇黔韻·麗江之旅·玉龍山·積玉堆瓊盤地摩天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湘西之旅·索溪峪·索溪與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