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鼎臣
一、從修撰到禮部尚書
魏晉南北朝,是門閥制度時代。通俗點兒講,門閥就是門第,門閥時代就是門第時代。那時,做官、聯姻、交友,都得看門第。江南名望最高的家族是顧、陸、周、張,吳郡(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顧氏最負盛名,顧氏家族確也出了一些人才。
及至明代,顧氏又出了一位名人,即顧鼎臣。
顧鼎臣是昆山(今屬江蘇)人。弘治十八年(1505)殿試,顧鼎臣一舉奪魁,成了孝宗朝的第6位狀元。此科進士共303名,以后出了不少名人,如第二甲第一名崔銑、第三名湛若水、第九名魏校,皆為一代名儒。特別是湛若水,創“心學”門派中的“湛氏學”,影響巨大。而第二甲第二名嚴嵩,則成為明朝赫赫有名的權奸。顧鼎臣在學術上不如湛若水,在官位上不及嚴嵩,但也不失為一代名臣。
按照慣例,顧鼎臣中狀元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他剛入翰林,孝宗便駕崩了。孝宗是明朝中期最有作為的皇帝,而承嗣帝位的武宗皇帝恰與他相反,荒淫無度。孝宗朝積累的一點兒家業,被兒子揮霍一空。顧鼎臣在武宗朝官位不顯,累遷至皇太子東宮衙門左春坊的諭德,掌贊諭道德,侍從文章。此官有職無權,況且武宗沒有兒子,這諭德官就更有名無實了。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十四日,武宗終因縱欲荒淫而喪命,享年三十有一。武宗無子嗣,他的堂弟朱厚熜入承大位,年號“嘉靖”,是為世宗。
世宗朝,顧鼎臣開始青云直上。
世宗不像堂兄武宗那么好色,他感興趣的是道教宣揚的長生不老之術。他坐天下的第二年,便在乾清宮設壇祈禱。這年,他年方17,血氣方剛。此后,他陷于求仙術而不能自拔。齋醮祈禱時需用詞文,用朱筆寫在青藤紙上,故名“青詞”。奉命作詞的幾個大臣水平一般,世宗很不滿意。
顧鼎臣瞅準這是討皇上歡心的大好時機,遂作了7章高水平的“青詞”獻上,并上疏條陳齋壇上應如此這般,才合乎齋禱儀式。
世宗御覽了他的“青詞”和奏疏,龍顏大悅。
顧鼎臣官運亨通,從詹事府詹事而禮部右侍郎,不久又升任吏部第一副長官——左侍郎,極受世宗皇帝器重。他是世宗朝第一個以“青詞”而受寵的臣子。
顧鼎臣出任吏部左侍郎做的第一件事,是上疏奏請尋求“宗圣”曾子的嫡嗣,授予《五經》博士的官位,同孔、孟、顏三氏。世宗詔準。在永豐縣(今屬江西)找到了曾子第59代孫曾質粹。曾質粹奉命遷回嘉祥(今屬山東)奉祀曾子,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這是嘉靖十二年的事,顧鼎臣此舉頗受眾人稱道。就在這年,大同(今屬山西)總兵官李瑾征發士卒浚通河道,驅逼士卒拼命地干,士卒王福勝等殺死李瑾,發動兵變。世宗命兵部左侍郎劉清源率軍平叛。劉清源縱兵亂殺,沒參加兵變的士卒也紛紛拿起武器,與官軍對陣,兵變進一步擴大。劉清源指揮軍隊圍剿。山西巡撫潘倣主張撤兵,則兵變可不攻自息。朝臣意見不一,顧鼎臣力主罷兵。世宗猶豫不決。最后,兵變還是以武力平定。這事并未影響顧鼎臣的地位,世宗對他的器重不減。翌年孟冬,世宗祭祖,命顧鼎臣與侍郎霍韜捧主(即神位)。二人都有“期功服”(父母以外的長輩、平輩病亡,服喪1年,叫做“期功服”),按禮不能擔此重任。顧鼎臣不愿放棄這一榮耀任務,乃上疏說: “古禮,諸侯不行期功服。今公卿即古之諸侯,請勿回避。”禮部尚書夏言極詆顧鼎臣之言荒謬,世宗遂讓顧、霍二人回避。
不久,顧鼎臣進官為禮部尚書。
京師淫雨,四方多水災,顧鼎臣上疏,請賑饑以彌盜。世宗詔準。
這是顧鼎臣禮部尚書任上所做的最值得一書的一件事。
二、無所作為的內閣大臣
嘉靖十七年八月,世宗詔令顧鼎臣以禮部尚書的官位兼任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務。不久,加官太子少保、太子太傅,由文淵閣大學士進為武英殿大學士。
當時,內閣首輔為任丘(今屬河北)人李時,排在第二位的是貴溪(今屬江西)人夏言,顧鼎臣排在末位。這年十二月,李時病卒,夏言出任內閣首輔。夏言年少于顧鼎臣,他是正德十二年(1517)的進士,不僅比顧鼎臣晚12年登第,且是第三甲第三名。論年齡、資歷,顧鼎臣都高出夏言。他以此自負,入閣后頗有可否。夏言極有才干,恃才傲物,根本不把顧鼎臣放在眼里,見顧鼎臣擺老資格,在內閣固執己見,欲占一席之地,頗為不滿。顧鼎臣見夏言不把他放在眼里,自己軟了下來,惟夏言的馬首是瞻,不敢有所作為。
公卿大臣都譏斥顧鼎臣,罵他柔媚。
第二年,世宗冊立載垕為皇太子,然后起駕南巡,命夏言扈隨,顧鼎臣輔皇太子監國。世宗剛起駕,御史蕭祥曜便上疏彈劾顧鼎臣,指控他授意吏部侍郎張潮調刑部主事陸昆為吏部主事。張潮上疏分辯說: “兵部主事馬承學自恃與顧大人有私交,詭言將出為吏部主事。臣為抑制馬承學而用了陸昆。”盡管張潮用陸昆不是顧鼎臣意,但馬承學與顧鼎臣是有關系的。世宗優遇顧鼎臣,未加處置,僅把馬承學投進了大牢。
翌年,即嘉靖十九年十月,顧鼎臣病死于禮部尚書、太子少保、太傅、武英殿大學士任上。世宗詔贈太子少保,謚號“文康”。
上一篇:顧皋
下一篇:黃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