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
一、柳家的書法迷
大唐帝國京兆郡有個華原縣(今陜西耀縣),縣里有個柳家。一家之長柳正禮,官至邠州(今陜西彬縣)士曹參軍。他的兩個兒子柳子華、柳子溫都做過州刺史一類的官。在華原縣,柳家還是頗有名望的。
柳子溫娶崔氏為妻。崔夫人病亡,續娶薛氏。子溫有3個兒子: 公綽、公權、公諒。長子柳公綽,字起之,聰敏好學,穩重謹慎,動循禮法。唐德宗貞元元年(785),年方18的柳公綽參加德宗皇帝在宣政殿主持的制科考試,連中賢良方正科和直言極諫科。賢良方正科是選拔品德高尚、行為端正之士的;直言極諫科是考拔敢于直言、勇于勸諫之人的。4年后,他再次參加制科考試,又登賢良方正科。公綽官運亨通,做過刑部尚書、兵部尚書之類的高官,為官廉正。唐文宗大和六年(832)病故,詔贈太子太保?!杜f唐書》卷165、《新唐書》卷163有他的傳記。
柳公綽是柳氏子弟中以官位光宗耀祖的一個。
柳公權,字誠懸,生于代宗大歷十三年(778)。柳公權也極聰敏,酷愛書法?!杜f唐書》卷165《柳公綽傳》附有他的傳記,說他“志耽書學”。這“書學”,譯成今文,就是書法學問。迄今,在他的故鄉還流傳著一個他學習書法的故事。
柳公權小的時候字寫得很糟,常受先生和父親的訓斥。小公權很要強,他下決心一定要練好字。經過一年多的日夜苦練,他寫的字大有起色,和年齡相仿的小伙伴相比,他的字已成拔尖的了。
從此以后,他寫的大字得到同窗稱贊、老師夸獎,連嚴厲的父親的臉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權感到很得意。
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樹下擺了一張方桌,舉行“書會”,約定每個人寫一篇大楷,互相觀摩比賽。柳公權很快就寫了一篇。這時,一個賣豆腐腦的老頭兒放下擔子,來到桑樹下歇涼。他很有興致地看孩子們練字。柳公權遞過自己寫的字,說: “老爺爺,你看我寫得棒不棒?”老頭兒接過去一看,只見寫的是: “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夸?!崩项^兒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皺了皺眉頭,沉吟了一會兒,才說:“我看這字寫得并不好,不值得在人前夸。這字好像我擔子里的豆腐腦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有形無體,還值得在人前夸嗎?”柳公權見老頭兒把自己的字說得一塌糊涂,不服氣地說: “人家都說我的字寫得好,你偏說不好,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br>
老頭兒爽朗地笑了笑,說: “不敢當,不敢當,老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墒牵腥擞媚_寫的都比你的好得多呢! 不信,你到華原城里看看去吧!”
起初,柳公權很生氣,以為老頭兒在罵他,后來想到老頭兒和藹的面容,爽朗的笑聲,又不大像罵他,就決定到華原城里去看看。華原城離他家有20多公里路。第二天,他起了個五更,悄悄給家里人留了張紙條,背著饃布袋就獨自往華原城去了。
柳公權一進華原城壽門,見北街一棵大槐樹下掛著個白布幌子,上寫“字畫湯”3個大字,字體蒼勁有力,筆法雄健瀟灑。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群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只見一個黑瘦畸形的老頭兒,沒有雙臂,赤著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住鋪在地上的紙,右腳夾起一支筆,揮灑自如地在寫對聯。他運筆如神,字跡龍飛鳳舞,博得看客們的陣陣喝彩。
柳公權這才知道,賣豆腐的老頭兒沒有說假話。他慚愧極了,心想: 我和字畫湯老爺爺比起來,差得太遠了。他“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 “我愿拜您為師,我叫柳公權,請收下我,愿師傅告訴我寫字的秘訣……”字畫湯慌忙放下腳中的筆,說: “我是個孤苦的畸形人,生來沒手,干不成活,只得靠腳巧混生活,寫幾個歪字,怎配為人師表?”
柳公權一再苦苦哀求。字畫湯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提起筆,寫道:
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
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老人對柳公權說: “這就是我寫字的秘訣。我自小用腳寫字,風風雨雨已練了50多個年頭了。我家有個能盛8擔水的大缸,我磨墨練字用盡了8缸水。我家墻外有個半畝地大的澇池(旱塬上盛水的大池子),我每天寫完字就在池里洗硯,池水都烏黑了??墒?,我的字還差得遠呢!”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牢地銘刻在心里,他深深地謝過字畫湯,才依依不舍地回去了。自此,柳公權發憤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他學習顏體的清勁豐肥,也學歐體的開朗方潤; 學習字畫湯的奔騰豪放,也學宮院體的俊秀嫵媚。他經??慈思覄兣L扪颍芯抗羌芙Y構,從中得到啟示。他還注意觀察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魚,奔跑的麋鹿,脫韁的駿馬,把自然界各種優美的形態都融注到書法藝術里去。
這故事雖系傳聞,但亦非毫無根據的杜撰。那《舊唐書》不就說柳公權是個“書法迷”嗎?
執著的追求,使柳公權的書法精進,真、行、草三體皆獨步天下,成為一代宗師,他的書法號曰“柳體”。
使柳家聞名海內、名垂千古的,是柳公權的書法。
二、戊子科狀元
唐憲宗元和三年(808),農歷戊子年,尚書省禮部貢院,進士科開科考試。這進士科是最受看重的一科,競爭格外激烈。為登科而請托送禮者,歷來是大有人在。
參加戊子科的士子是幸運的; 主考官衛次公大人是個剛正不阿、注重真才實學的人。
衛次公,字從周,河中郡河南縣(今山西太原)人,進士出身。元和三年,他以中書舍人的身份出任主考官,秉公執法?!缎绿茣肪?64《衛次公傳》說他在這科的選舉上,貶斥華巧,推舉真才實學,不受權貴們的干擾。
這是唐代科舉史上為數不多的幾次量才錄取中的一科。
戊子科錄取進士19人,京兆郡薦舉的柳公權高中榜首,榮登狀元行列。
柳公權還參加了制科考試。憲宗皇帝親加策問,錄取24人。柳公權中博學宏詞科。該科是考拔博學能文之士的,中此科的很少,今可考者惟有柳公權一人。同登制科的人中,后來還出了幾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像賢良方正科的牛僧孺、李宗閔等人。
放榜之后,柳公權照例去參加一系列的禮儀,如拜謝主考官大人,參見當朝宰相,出席曲江宴、杏園宴,去慈恩寺雁塔題名等等,極盡榮華。
這年,柳公權正值而立之年。
三、出仕做官
按照慣例,經吏部考試,柳公權被委任為秘書省校書郎,校正典籍。
有個叫李聽的,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家世武將,曾在柳公綽手下做過武官。元和十四年左右,李聽出為夏綏銀宥節度使,辟柳公權為掌書記,職司文字事務。
柳公權在李聽府中住了一年,京師傳來噩耗: 憲宗駕崩。他是被侍奉左右的宦官李弘慶殺死的?;鹿賹啵圆∷?。不久,李恒即位,是為穆宗。李聽遣柳公權去京師長安(今陜西西安)朝賀。穆宗召見柳公權,道: “朕曾在佛寺見過愛卿的筆跡,已思念愛卿好久了。”當即拜柳公權為右拾遺、翰林院侍書學士。這樣,柳公權成了皇帝的近臣。
不久,柳公權遷為司封員外郎。
穆宗朝的政令邪僻,柳公權不滿。一次,穆宗問柳公權怎樣才能使書法盡美,柳公權道: “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宗改容,知道這是筆諫。
歷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柳公權的官位沒有升遷。與他一同登科的李宗閔已是宰臣了,柳公綽寫信給李宗閔,說:“家弟潛心于辭賦,先帝任為侍書學士,頗類巫祝,羞于為之。乞請換個閑散無職事的官位。”于是,柳公權被遷為尚書省的右司郎中,輔佐右丞處理兵部、刑部、工部事務。后來,又做過司封郎中、兵部郎中、弘文館學士。
文宗很想念柳公權,又詔令他做侍書學士,侍奉左右。隨即遷為職掌起草詔令的中書舍人,備皇帝顧問的翰林書詔學士。文宗很器重柳公權,有次召他問事,燭盡而話未完,文宗便讓宮人用蠟淚揉紙點上,繼續交談。柳公權曾隨駕游未央宮的花苑,文宗叫輦車停下,顧謂柳公權: “我有件好事告訴你。戍邊士卒的軍服長期以來不能及時供給,今年二月,春裝就發完了。”柳公權上前祝賀。文宗道: “光祝賀不行,做首詩吧?!睂m人隨聲附和,要柳公權口吟。柳公權朗聲道:
去歲雖無戰,今年未得歸。
皇恩何以報,春日得春衣。
文宗稱頌,令他再吟一首。柳公權不假思索,出口成章。文宗高興地說: “曹子建七步成詩,愛卿只三步?!?br>
一年夏日,文宗與學士們聯句做詩。文宗先道: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绷珯嗬m曰: “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其他人都續了一句。文宗惟欣賞柳公權那句,道: “辭清意足,不可多得?!彼烀珯鄬⑺脑娋漕}寫于殿壁上,字方圓5寸。文宗審視良久,嘆道: “鐘(鐘繇)、王(王羲之)復生,無以加也!”
柳公權雖頗受文宗寵愛,卻有些“不識時務”。
文宗與翰林院的6個學士商討軍國大事,談到漢文帝恭儉以為天下先,文宗舉起他的衣袖道: “這衣已洗3次了。”學士們頌揚皇上節儉,惟柳公權不做聲。會開完了,文宗把柳公權留下,問他為何不吱聲。柳公權道: “君主治國,擢用賢良,黜斥不肖,虛心納諫,賞罰分明,方是大事。穿幾件洗了幾次的衣服,乃為小節。”
第二天,柳公權和另一個叫周墀的學士被文宗召去問事,柳公權直言不阿,嚇得那周墀直打哆嗦。
在晚唐諸帝中,文宗還算賢明,即使他也覺得柳公權未免有些過分了。他打量著凜然正氣的柳公權,說: “愛卿有諍臣之風,可做諫議大夫。”諫議大夫是個諫官,官位比中書舍人低得多。
柳公權因直言極諫而被貶官。
但他一如既往,并未從中汲取“教訓”。
開成三年(838),柳公權出任工部侍郎。文宗召他進見,問: “近來,外面有什么議論沒有?”
柳公權道: “郭旼領邠寧節度使,論者多有臧否。”
“郭旼是太皇太后的叔父,在官無過,從金吾大將出鎮邠寧,有什么可議論的?”文宗不解。
“郭旼確實是勛將老臣,”柳公權道,“但有人說郭旼獻二女入宮,才得到這個官,有這事嗎?”
文宗急忙分辯: “他女兒是來拜見太皇太后的,哪是獻入宮的?”
“瓜田李下之嫌,怎能家喻戶曉?”柳公權道。
文宗遂命郭旼的兩個女兒出宮回家。
柳公權的官位升為學士承旨。居此官者,位在諸學士上,凡軍國大政,皆可發表自己的意見。
開成五年(840)正月,年方33的唐文宗駕崩。李炎即位,是為武宗。
武宗皇帝不喜歡柳公權,罷了他學士承旨的官,遷為中書省的一個顧問官——右散騎常侍。官位雖也很尊貴,但無實權。后來,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崔珙薦舉柳公權為集賢殿書院學士。集賢殿書院屬中書省,負責撰集文章,校理經籍。柳公權以學士的身份主持書院事務。
這事引起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德裕的不滿。
李德裕,字文堯,趙郡(郡治今河北趙縣)人,父李吉甫是元和年間的名相。元和三年戊子科考試,應試的牛僧孺、李宗閔等指斥時政,攻擊當朝宰相李吉甫。長慶元年(821),李德裕揭發李宗閔在科舉考試中營私舞弊。這樣,便形成了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和以牛僧孺為首的“牛黨”。兩黨相互攻訐,勢若水火。武宗即位,李德裕從淮南節度副大使入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崔珙同為宰臣。崔珙屬“牛黨”,與李德裕有隙。
盡管柳公權也是戊子科的,但李德裕很看重柳公權。誰知,當崔珙薦舉柳公權后,李德裕敵視崔珙,便拿柳公權開刀,把他降為皇太子的管家——太子詹事,旋改侍從規諫皇太子的太子賓客。不久,加官金紫光祿大夫,再加柱國。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柱國正二品,都是虛銜。他還被封為開國縣公,食邑2000戶。
做了一個時期的太子宮后,柳公權出任門下省的右散騎常侍,在皇帝左右規諫過失。接下來,做過最高學府國子監的長官——國子祭酒,工部的最高長官——工部尚書。
會昌六年(846),武宗死,李忱即位,是為宣宗。柳公權已近花甲之年,不堪吏職,便出任教導皇太子的太子少師。入宮謝恩,宣宗召他上殿,叫觀軍容使西門季玄捧硯,樞密使崔巨源潤筆,讓柳公權給他寫3張條幅。柳公權大筆一揮,寫真書10字: “衛夫人傳筆法于王右軍”,行書11字: “永禪師真草《千字文》得家法”,草書8字: “謂語助者焉哉乎也”。宣帝看了大加褒揚,賞賜錦彩、銀器等物。
柳公權年事已高,神志漸昏。大中十三年(859)正月初一,百官朝賀宣宗。年已81歲的柳公權忘了自己的身份,居然第一個去祝壽,壽辭也多有不當。執法的御史彈劾他違禮,罰了一季的俸祿。
這年八月,宣帝病亡,李漼即位,是為懿宗。柳公權遷為太子太保,不久便以此官退休。
四、愛硯筆圖書不重錢財
柳公權書法出類拔萃,做官也算順當,但不會理財治家。他的字寫得好,公卿大臣家死了人,沒有他寫的碑銘,便認為是對不起死者。少數民族入朝,都另帶一筆錢,標明“此買柳書”。他靠寫字得到的錢,一年便有上億文,都交給仆人海歐、龍安保管,他倆合伙偷竊,給主人留下的寥寥無幾。柳公權曾收藏一笥銀杯等酒器,封條完好,杯子卻不見了。他問海歐,海歐道: “不知道怎么就沒有了?!绷珯嘈υ唬?“銀杯羽化了?!痹僖矝]說別的。
柳公權珍愛的,惟筆硯圖書而已。這些東西都是他自己收藏著。他評論硯,說青州(今屬山東)產的石末硯天下第一,用此硯研墨,墨易冷; 絳州(今山西新絳)產的黑硯次之。
在《詩經》、《尚書》、《左傳》、《國語》、《莊子》上,柳公權下過苦功,潛心鉆研,造詣很深。每解釋一個意思,必廣征博引,融會貫通,寫上數十百言。
他精通音律,卻不愛聽音樂,說那東西聽了令人驕怠。
咸通六年(865),柳公權病逝,享年88歲。
上一篇:木待問
下一篇:柳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