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夫·風箏》中外哲理詩賞析
是你系住我
咱們之間才造成如此
分不開的關系——
任你主宰
任你擺布
我仍然高高在上
您緊緊
掌握著我的生命線
還煩惱甚么?
是不是握緊
怕我墮落自殺?
是不是放松
怕我斷奶高飛?
唯有風同情我
支持我向上
調節我的高度
越高看的世界越廣
然而你卻在風中
布置暗線
風箏在我國至少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鳶飛’。”《墨子·魯問》也有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䧿,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這部巨著中就把風箏列為中華民族向歐洲傳播的重大科學發明物之一。
風箏既然是至巧之物,是高度智慧的結晶, 自然會得到文學家的青睞。古代有詠紙鳶的佳句:“縱眉千尺回,運掌九霄高”、“飛影誰騰線,凌空亦受璣”。清代戲劇家李漁寫有傳奇《風箏誤》,魯迅寫有散文《風箏》。郭沫若寫有詠風箏詩:“長空萬里任浮沉,只因半線輕絲系”。桓夫這首《風箏》詩獨辟蹊徑,蘊含深刻,從新的視角賦予了風箏新的生命,用寓言詩的形式、比擬象征的方法,使風箏以主人公的身份出現,表面上寫的是物風箏,實際寫的是人風箏,通過你、我、他(詩中的“風”)三方面心態和舉動的描寫,影射現代社會中復雜的人際關系,給人以清新的感覺和向上的力量。
詩中的“你”,即放風箏的人,是一個被批判的負面形象,如同一個操縱、主使傀儡的牽線人,一個有權勢的在背后能夠策劃一切的大老板。他強橫兇暴,心懷叵測,勢力強大,手段繁多,身居要職,總要千方百計支配別人、統治別人、甚至奴役別人。開頭是“系住”,中間是“握緊”,最后更是“布置暗線” (這個結尾出人預料,非常精彩),真是心毒手辣,明槍暗箭,無所不用其極。詩中對“你”所作所為的揭露,道出了社會壓迫和人間不平。
詩中的“風”,是一個受褒揚的正面形象,如同良師益友,不畏強暴,掖挹后進,代表了有崇高品德的進步力量。他催人奮起,助人向上,給人以同情,給人以支持,給人以扶持,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詩中對風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堅持正義、扶正壓邪、推動社會發展的立場和愿望。
詩中的“我”,即放飛的風箏,是一個被壓抑被驅使而又被人同情的進步形象。他還年輕,還沒有“斷奶”。因為年輕,至今還未能自立,只好暫時受制于人,被人主宰、擺布,更不幸的是如同明珠投暗一般,生命線竟被握于惡勢力掌中,因而心潮難平,在“墮落自殺”與“斷奶高飛”這兩極之間憂郁緋徊,所幸“我”有強項的性格,有遠大的志向,有向上的情懷,在緊要關頭又得到了“風”的扶助,雖然處境仍然艱險,但終于高瞻遠矚,看到了寬廣的世界。“我”代表了社會中奮發向上而仍受壓抑受鉗制的新的一代。他們是新生的力量,他們是社會的希望,他們是人類的未來。作者這種同情弱者、寄希望于青年一代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也值得大家很好學習。
上一篇:《魏了翁·題上亭驛》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陶淵明·飲酒(其五)》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