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柚垂華實
橘柚垂華實,乃在深山側。聞君好我甘,竊自獨雕飾。委身玉盤中,歷年冀見食。芳菲不相投,青黃忽改色。人倘欲我知,因君為羽翼。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詠物詩,但不是用詩人詠物的常見手法寫的,而是用詩人擬物之聲。自吟自詠的奇特手法寫的。鐘嶸對此詩嘆為“驚絕”,大概就含有對這種奇特的藝術想象的稱許。
橘柚同科,在中國古典詩歌中一直是美好人品的象征物。屈原寫過《橘頌》,其中贊頌橘樹,有這樣的名句: “深固難徒, 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可任兮。紛缊宜修,姱而不丑兮。”詩中,詩人主要歌頌了橘樹的品格素質,寫橘樹生南國且“受命不遷”,志向專一, “深固難徙”,不僅外表有光采,而且質地優良,可負重任。自《橘頌》問世,橘柚就以一種人格化的力量,在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心理中顯示出特殊的魅力。了解這一詩的意象造成的文化心理,對于理解《橘柚垂華實》這首詩是非常重要的。
這首詩的語言明白如話,樸素清新,用不著多所注釋其義自見。但這首詩的抒情、述志的主體之情緒的變化,卻是需要細心揣摩的。
開頭四句,抒情述志的主體之情緒是充滿期待和希望的。處于深山中的橘柚,雖然華美的果實累累,但冷清寂寞可以想見。聽說這位君子喜歡橘柚的甘甜,橘柚不由得踴躍起來,希望有以自薦,于是就“竊自獨雕飾”。橘柚原本自然天成之物,而且是沒有言動的靜物。但這里用了“竊自獨雕飾”這個動作性很強的細節,用奇特的想象把橘柚急于見知于世的心情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接著四句,抒情述志的主體之情緒卻跌入失望的深深底谷。橘柚委身玉盤之中,它希望被食用的心情躍然可見。但可惜那位君子并不認識柚橘的真實價值,不賞識橘柚芳菲的氣味,將之擱置起來,使那青黃交錯的橘柚干癟變色。滿懷希望來投奔,卻落了個棄置不用的下場,橘柚的怨悵之情溢于言表。造成這一悲劇命運的原因,是君子的對橘柚之好,只是口頭上的,實際上他和橘柚的芳菲是不相投的。在賢愚不分的社會里,才俊之士遭遇的命運大多就是這樣:空有見用之心,而無報效之門。即便有自薦的勇氣和熱情,也難得一遇知音!
最后兩句又燃起了希望。 “人倘欲我知,因君為羽翼。”橘柚還是把自己奮飛而見知于世人的希望,寄托在君子的引薦上。失望中產生的不是激烈的不平之音,而是緩解的勸戒之辭,這也是急于見用的才俊之士迫于環境而不得不產生的一種委曲求全的心態。這當然是軟弱的,但也是不難理解的。我們不必太苛求古人。
上一篇:梅花|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歌一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