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小中
雜文。作者巴人。發表于1956年5月6日《人民日報》。文章先從昆劇《十五貫》中況鐘,以及他那支三落三起的朱砂筆談起。作為監斬官,況鐘的責任僅限于“驗明正身”,大筆一揮,推出問斬。斬對斬錯,于他毫無干系。但如果細心體察案情,明斷是非,就要冒險直至丟命。況鐘用筆精神之可貴,就在于他看到筆底下有人,敢于不計個人利害,在“主觀主義者過于執和官僚主義者周岑的兩支筆鋒夾攻之間”“殺出一條真理的路來”。作者以況鐘善于用筆,比照和諷刺現實生活中“只知大筆一揮,看不到筆底下有‘人’”,“只考究自己簽名的字,是否‘龍翔鳳舞’、足夠威勢”的“過于執們”,以及“滿足于自己的高官厚祿,閉著眼睛簽發文件,而又討厭下屬提出不同意見,為了去掉不順手的干部,就故意設下陷阱叫你跳下去的官僚主義分子”。以古論今,議論潑辣。
上一篇:王菊延《冰花集》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楊新敏《減去十歲》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