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言,冷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春之日,我愛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我愛其泉渟渟,風泠泠,可以蠲煩析酲,起人心情。山樹為蓋,巖石為屏,云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臥而狎之者可垂釣于枕上。矧又潺湲潔徹,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藇滌,見輒除去,潛利陰益,可勝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靈隱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叢山復湖,易為形勝。先是領郡者,有相里君造虛白亭,有韓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觀風亭,有盧給事元輔作見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謂佳境殫矣,能事畢矣。后來者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故吾繼之,“述而不作”。長慶三年八月十三日記。
——《白氏長慶集》
〔注釋〕 俗士:與出家人相對,指在家人?!∠嗬锞韵马n皋、裴棠棣、盧元輔、元藇數人,皆在杭州任職并作亭之人?!∈龆蛔鳎撼鲎浴墩撜Z》,意思是只闡述前人論點。這里引申其意,是說自己不建新亭。
冷泉亭,在靈隱寺前飛來峰下。飛來峰古木參天,奇石突兀,傾者如墮,翹者欲飛,千姿百態,蔚為奇觀。冷泉從飛來峰的一個深潭底下的巖縫中噴涌而出,繞山而流。唐時水面寬闊,可以行船,冷泉亭矗立水中,因此成為觀賞風景的好地方。
《冷泉亭記》是白居易做杭州刺史時的作品,文章寫得筆力滋潤,風神俊爽,情景交融,韻味深長。
文章開頭從東南山水寫起,而后引向余杭,從余杭寫到靈隱,從靈隱再到冷泉亭。用的是從大背景、大環境逐漸把鏡頭推近的手法,最后落在亭上。交待了亭的地理位置、背景特征,以及冷泉亭在這個背景上所占的地位,并突出了文章重點。這樣由大到小,由遠而近、由面及點地一路寫來,好處有二:一是可以使讀者居高臨下、鳥瞰全景,把文章所要描寫的對象的準確位置看得清楚。二者,周圍環境的風光、景色,對所寫的主要對象可以起到眾星拱月般的烘托使用。
文章對冷泉亭景色的描寫,簡煉而生動。它“高不倍尋,廣不累丈”,然而卻集中了周圍景物的精華和特點,包孕了一切優美景物的勝觀。“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循形”一語,使冷泉亭的形象由外形的小巧,轉向了內涵的高大。接下來用春日的優美之形,夏夜的悅耳之聲,平素“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臥而狎之者可垂釣于枕上”的平易而富有情趣的風景特征,言簡意賅地表現出它感人的力量。雖然用筆精約,卻筆跡調媚,風彩英奇,用不著鋪張恣肆,收到了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作者運筆用墨抓住了山水的神情,并把主觀感受熔鑄于山水之中,使客觀的山水,化為主客觀統一的山水,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化境。作者在春之日“愛其草熏熏,木欣欣”,因為它“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而在夏之夜,則“愛其泉渟渟,風泠泠”,因為它“可以蠲煩析酲,起人心情”。況且泉水又那么“潺湲潔徹,粹冷柔滑”,能夠洗滌人的“眼耳之塵,心舌之垢”,給人以無窮的潛移默化的好處。這樣的山水性情正是作者當時努力追求的性情修養的化身。作者以自然為媒介,把個人內心之情寓于景物之中,做到“情以物遷,辭以情達”,物與情交相輝映,把物變成有生命、有情感、有品格、有神采之物;把自己的氣質、個性、品格及心境,貫注于景物之中,這恐怕是這篇文章寫得山水傳情的根本所在。
上一篇:《馮道和凝·〔北宋〕歐陽修》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冷紅生傳·〔近代〕林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