倬彼云漢①,浩浩銀河天上橫,
昭回于天②。星光燦爛轉不停。
王曰於乎③:國王仰天長嘆息:
何辜今之人!百姓今有啥罪行!
天降喪亂,上天降下死亡禍,
饑饉薦臻④。饑荒災難接連生。
靡神不舉⑤,哪位神靈沒祭祀,
靡愛斯牲⑥。何曾吝惜用犧牲。
圭璧既卒⑦,祭神圭璧已用盡,
寧莫我聽⑧!為啥禱告天不聽!
旱既大甚⑨,旱情已經很嚴重,
蘊隆蟲蟲⑩。酷暑悶熱蒸氣熏。
不殄禋祀(11),不斷祭祀求降雨,
自郊徂宮。從那郊外到廟寢。
上下奠瘞(12),上祭天神下祭地,
靡神不宗(13)。任何神靈都敬尊。
后稷不克,后稷不能止災情,
上帝不臨。上帝圣威不降臨。耗斁下土(14),
天下田地遭害盡,寧丁我躬(15)!災難恰恰落我身!
旱既大甚,旱災已經很不輕,
則不可推。想要消除不可能。
兢兢業業,整天提心又吊膽,
如霆如雷。如防霹靂和雷霆。
周余黎民,周地剩余老百姓,
靡有孑遺(16)。眼看全部死干凈。
昊天上帝,皇天上帝心好狠,
則不我遺(17)。不肯賜食施善行。
胡不相畏?祖先怎么不害怕?
先祖于摧(18)。子孫死絕祭不成。
旱既大甚,旱情嚴重無活路,
則不可沮(19)。沒有辦法可止住。
赫赫炎炎,烈日炎炎如火燒,
云我無所(20)。哪里還有遮蔭處。
大命近止(21),大限已到命將亡,
靡瞻靡顧。神靈仍舊不看顧。
群公先正(22),諸侯公卿眾神靈,
則不我助。不肯降臨來幫助。
父母先祖,父母祖先在天上,
胡寧忍予(23)!為啥忍心看我苦!
旱既大甚,旱災來勢很兇暴,
滌滌山川(24)。山禿河干草木焦。
旱魃為虐(25),旱魔為害太猖狂,
如惔如焚(26)。好像遍地大火燒。
我心憚暑,長期酷熱令人畏,
憂心如熏。憂心如焚受煎熬。
群公先正,諸侯公卿眾神靈,
則不我聞(27)。毫不過問怎么好。
昊天上帝,叫聲上帝叫聲天,
寧俾我遁(28)!難道要我脫身逃!
旱既大甚,旱災來勢雖兇暴,
黽勉畏去(29)。勉力在位不辭勞。
胡寧瘨我以旱(30)?為啥降旱害我們?
憯不知其故(31)。不知緣由真心焦。
祈年孔夙(32),祈年祭祀不算晚,
方社不莫(33)。祭方祭社也很早。
昊天上帝,皇天上帝太狠心,
則不我虞(34)。不佑助啊不寬饒。
敬恭明神(35),一向恭敬諸神明,
宜無悔怒(36)。想來神明不會惱。
旱既大甚,旱情嚴重總不已,
散無友紀(37)。人人散漫無法紀。
鞫哉庶正(38),公卿百官都技窮,
疚哉冢宰(39)。宰相盼雨空焦急。
趣馬師氏(40),趣馬師氏全祈禱,
膳夫左右(41);膳夫大臣來助祭;
靡人不周(42),沒有一人不出力,
無不能止。沒人停下喘口氣。
瞻印昊天(43),仰望晴空無片云,
云如何里(44)!我心憂愁何時止!
瞻卬昊天,仰望高空萬里晴,
有嘒其星(45)。微光閃閃滿天星。
大夫君子,大夫君子很虔誠,
昭假無贏(46)。祈禱神靈沒私情。
大命近止,大限已近將死亡,
無棄爾成!繼續祈禱不要停!
何求為我,祈雨不是為自己,
以戾庶正(47)。是為安定眾公卿。
瞻卬昊天,仰望皇天默默禱,
曷惠其寧(48)!何時賜我民安寧!
(采用程俊英譯詩)
[注釋]①倬彼:即倬倬,浩大。云漢:銀河。②昭:明,指銀河的星光。回:旋轉。③王:指周宣王。於乎:即嗚呼,嘆詞。④薦:再、屢次。⑤舉:祭祀⑥斯:這些。牲:祭祀用的牛羊豬等。⑦圭璧:祭神用的玉器。⑧我聽:即聽我。⑨大:同“太”。⑩蘊:悶熱。蟲蟲:熱氣熏蒸的樣子。(11)殄:斷。禋祀:祭祀。(12)上:指天。下:指地。奠:陳列祭品以祭天神。瘞(yi):埋祭品入地以祭地神。(13)宗:尊敬。(14)斁(du):敗壞。(15)丁:遭逢。(16)孑遺:剩余。(17)遺(wei):贈送,指賜給食物。(18)于:而。摧:滅。(19)沮:止。(20)云:遮蔽。(21)大命:生命。止:指死亡。(22)群公:指前代諸侯。先正:前代的賢臣。(23)忍予:對我忍心。(24)滌滌:山無草木、川無滴水、光禿干枯的樣子。(25)旱魃(ba):傳說中的旱魔。(26)惔:火燒。(27)聞:通“問”,過問。(28)寧:難道。遁:逃。(29)黽(min)勉:勉力。畏去:不敢離開君位。(30)瘨(dian):病害。(31)憯(can):曾。(32)孔夙:很早。(33)方:祭四方之神。社:祭土神。莫:古暮字,晚。(34)虞:助。(35)明神:即神明。(36)宜:應該。(37)散:散漫。友:通“有”。紀:法紀。(38)鞫(ju):窮困。正:百官。(39)疚:憂慮。冢宰:相當后世的宰相。(40)趣馬:掌管國王馬匹的官。師氏:掌管教育的官。(41)膳夫:主管國王等飲食的官。左右:指周王左右的大臣。(42)周:通“赒”,救助。(43)卬:通“仰”。瞻卬,仰望。(44)云:發語詞。里:通“悝”,憂傷。(45)有嘒:即嘒嘒,微小而眾多的樣子(46)昭:禱。假:通“格”,到。指神被祭祀者的虔誠所感而降臨。無贏:沒有私心。(47)戾:安定。(48)曷:何,指何時。惠:賜。
[賞析]這是周宣王求神祈雨的詩,是所謂“宣王《變大雅》”的第一篇(其他五篇是《崧高》、《烝民》、《韓奕》、《江漢》和《常武》)。周宣王史稱“中興之主”,所以《大雅》中有關他的六篇詩都是贊美詩。這首詩記載周宣王仰天求雨的禱詞,目的是要體現宣王“有事天之敬,有事神之誠,有恤民之仁”,含有贊美的意思。我們今天讀這首詩,當然不是為了體會其中的“美意”。但是從那些怨痛哀訴的句子中,倒可以約略窺見當時那場旱災的嚴重,就好像從《十月之交》中可以證實幽王二年陜西毀滅性大地震一樣。由此可見,這首詩還具有史料的價值。詩的作者,《詩序》說是仍叔。有人據《春秋》推算,仍叔至周宣王時已一百二十年左右,證明詩非仍叔所作。有人又提出春秋時趙氏世稱孟,智氏世稱伯,仍氏也可能世稱叔,作詩的仍叔是《春秋》所載仍叔的祖先,其實作者究竟是誰,無關宏旨,即使考證出確是仍叔所作,我們于他的生平事跡一無所知,于欣賞這首詩毫無補益,大可不必糾纏這些細枝末節。
詩以“倬彼云漢,昭回于天”起首,姚際恒《詩經通論》評道:“《棫樸》篇以云漢喻文章則曰‘為章’,此以云漢言旱則曰‘昭回’。”姚氏所說的實際上是一個不同的感情感應出不同景物的問題。《棫樸》是歌功頌德之作,作者感情喜悅而高昂,所以眼中的銀河顯得星光燦爛。這首詩是禳災,詩人心里憂懼而焦急,因此只感到銀河在天空斜轉,偏偏不肯降落到地上來。同樣,第八章起首“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兩句,描繪出一片萬里晴空、星光滿天的景象。這在他人看來是天高云淡的美景,在詩人心里卻引發了“云如何里”的憂愁和“曷惠其寧”的絕望。王夫之《姜齋詩話》云:“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情中景,景中情。”這幾句詩雖然稱不上“妙合無垠”,但景中有情,景隨情移卻是明顯的,所以有人稱贊這首詩的起首“最有風味”。
除了摹景之外,這首詩在比喻的使用上也很有特色。三章以“如霆如雷”比喻提心吊膽的心情,使對旱災的畏懼感更加突出。五章以“如惔如焚”比喻旱情的嚴重,以“憂心如熏”比喻畏旱的心情,其喻體的選擇都能針對主體的要害,確切而不可移易。直到今天,我們還常用“好像晴天起了一個霹靂”來比喻驚悸的心情,用“好像火燒過一樣”來比喻旱災造成的慘況,豈非都濫觴于《詩經》?也足見詩人的巧譬善喻和這些妙喻的藝術生命力。
還值得一提的是,三章“周余黎民,靡有孑遺”兩句。這是用的夸張的藝術手法,以突出遭旱災損失的慘重。劉勰《文心雕龍·夸飾》說:“雖詩書雅言,風格訓世,事必宜廣,文亦過焉。是以言峻則嵩高極天,論狹則河不容舠,說多則子孫千億,稱少則民靡孑遺……辭雖已甚,其義無害也……并意深褒贊,故義成矯飾。”他指出夸張的修辭雖然言過其實,但因為能通過形象的夸張來傳難寫之意、達難顯之情,所以在文學作品中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確實,“靡有孑遺”,四個字,所述雖然不是事實,但寫災情之重,卻是傳神之筆,很難另找四個字來代替它的。
上一篇:《云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公劉》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