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龐守英
中篇小說。作者路遙。原載《收獲》1982年第3期,中國青年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單行本,后收入《1981——1982全國獲獎中篇小說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11月第1版)。作品描述的是高中畢業生高加林沒有考上大學,在村里當了民辦教師。大隊書記高明樓為了安插自己的兒子,將高加林趕出了校門。高加林憤怒至極,要寫狀上告,卻被膽小善良的父母阻攔住。無奈,他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在他落魄之際,溫柔多情的農村姑娘劉巧珍給他帶來愛情的慰藉,使他從灰心喪氣的情緒中,重新激發起對生活的熱情。但是,他去城里掏糞所受到的屈辱,又使他下決心要到城里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當副師長的叔叔轉業回地區專署當了勞動局長,高加林輕而易舉地在縣委大院當了通訊干事??h城南面的一場暴風驟雨給他提供了工作的機會,他的良好的語文基礎使他寫起稿子來得心應手。他盡可能地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躊躇滿志地創造著新生活。與此同時,縣廣播員、高加林中學時代的同學黃亞萍中斷了她原來的戀愛關系,向高加林傾吐了愛慕之情。高加林在黃亞萍主動、熱烈地追求下,拋棄了癡情于他的劉巧珍,建立了新的戀愛關系。后來,高加林走后門進城之事被揭發,頃刻之間,他失去了一切:榮耀的身份、輝煌的前程,連同絢麗的愛情。等他垂頭喪氣地回到老家,劉巧珍已經賭氣出嫁。生活無情地懲罰了他,使他重新站到了原來的人生起點上。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向讀者展示了十分廣闊的社會生活,深刻地揭示了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種種矛盾和弊端,揭示了改革浪潮沖擊下城鄉交叉地帶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意識、道德觀念的變化。作品發表以后,在國內引起很大的反響,被認為是反映新時期農村青年生活的較有影響的作品之一。高加林的形象引起讀者廣泛的注目與熱烈的討論,有人認為高加林是“可喜的農村新人形象”,有人則認為高加林是一個“孤獨的奮斗者”,是《紅與黑》中于連·索黑爾式的人物,褒貶不一,聚訟紛紜。作品被評為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并以同名改編為電影。
上一篇:郎偉《人啊,人!》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蒼月《人生環行道》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