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寧
報告文學。作者靳大鷹,原載《時代的報告》1980年第4期。作品全景式地再現了1970年8月至1971年9月,黨中央識破并粉碎林彪反黨集團這一重大的歷史過程。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團結與分裂在這里展開了激戰。一方面是邪惡的大暴露,從林彪在黨的九屆二中全會上篡奪國家主席陰謀的破產,到決定發動反革命武裝政變;從精心策劃《“571工程”紀要》,到網羅干將的“三國四方會議”,再到組織秘密武裝“聯合艦隊”;從謀害毛澤東主席未遂,到企圖南逃廣州,另立中央,再到倉惶外逃,折戟沉沙,終于,狂熱的野心化為了陰冷的僵尸。另一方面,它又是正義的大勝利,從毛澤東洞察南巡,揭露陰謀,到周恩來機智果斷,針鋒相對,再到飛行員陳修文捍衛正義,英勇獻身,終于避免了一次大分裂。作品并未停留在一般事件的敘述上,其突出特點在于,不僅對那些權傾一時、氣吞四方的野心家作了窮形盡相、維妙維肖的刻畫,而且直探心源,透視靈魂,把形形色色的內心世界和本質特征揭示了出來。如,作者從林彪“怕光”這一生活細節探究其靈魂秘密:“他愛黑暗。因為在黑暗中,真的、假的,美的、丑的,善的、惡的,都掩蓋了他們的本來面目……”;從葉群眷戀“榮華富貴”顯示其欲壑難填:“她細細咀嚼著‘權力’這兩個字的滋味,她享受到了封建皇后夢想不到的現代化生活,又享受到了資產階級用金錢買不來的封建特權……”;而林立果的本質特征則是“一個封建沒落思想和現代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混血兒”。這些描述揭示了產生這一事件的主觀原因,從而也加強了作品的深度,發人深省。作品還表現了周總理的大智大勇和革命戰士的無私無畏,借以形成強烈的反差、鮮明的對比和急劇的沖突,進而顯示出正義的力量。作品氣勢波翻浪涌,起伏跌宕,把那一段歷史風云,滄桑世變濃縮于筆端。
上一篇:劉圣宇《“不稱心”的姐夫》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孫宜君《“小兵”的故事》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