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先秦·晉楚城濮之戰》簡析
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收于《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城濮之戰發生于衛國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當時楚國向黃河流域一帶擴展勢力,晉國也向東擴展勢力,發生爭奪,于是引起了這一次大戰役。這次戰爭的前奏是僖公二十六年(前634)宋叛楚親晉,次年楚成王率楚軍與陳、蔡之軍圍宋,宋于是向晉告急,使晉楚直接發生沖突。開始,晉文公派軍隊攻占楚的盟國曹和衛,使得楚軍進逼晉軍,晉軍退避三舍,隨后雙方在城濮對陣。晉軍先擊潰由陳、蔡軍組成的楚方右翼;然后,制造退卻假象,誘使楚軍左翼追擊,晉軍以兩翼夾攻將它擊潰;楚方正面主力被迫收兵后撤,全線失敗。這是一次我國古代戰爭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戰爭勝利之后,周襄王策名晉文公為諸侯的領袖,而楚軍主帥子玉被迫自殺,使晉文公異常喜悅。對于決定戰爭勝負的諸因素,作者在敘述中作了揭示,如晉國君臣能和衷共濟,在決策上唯正確是從;在外交上,爭取與齊、秦聯合,爭取楚盟國曹、衛與楚絕交,盡可能孤立楚國;在戰術上先擊潰敵方薄弱之部,又誘殲另一部,指揮正確,主動靈活。楚國一方,則君臣不一,陷于孤立,指揮失誤。兩方交戰,人事紛繁,作者以時間為序,抓住要害進行敘述,脈絡清楚。所寫人物,有主有次,穿插細節描寫,使個性鮮明。
上一篇:《散文·先秦·晉公子重耳之亡》簡析
下一篇:《散文·唐代·晉問》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