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
亦題《世說》、《世說新書》。南朝宋志人小說集。劉義慶撰。《隋書·經籍志》子部小說家類著錄。兩《唐志》同。原書八卷,梁劉孝標加注后分為十卷。今本三卷三十六篇,為宋人晏殊所刪并。有唐寫卷殘本、1955年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日本影宋紹興八年董葊刻本,1962年中華書局影印日本影宋紹興本,明嘉靖十四年袁褧仿宋刊本《四部叢刊》影印袁刊本;明吳興凌氏刻朱墨套印本,《紛欣閣叢書》重刻袁本,康熙十五年刊本,長沙王先謙校刻本,《惜陰軒叢書》本,《龍溪精舍叢書》本,《四部備要》本,崇文書局匯刻書本,《諸子集成》本,皆為六卷;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本,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本,為今出較完備的本子。是書大抵采集漢魏以來舊文而成。所記時代,除少數西漢故事外,多為漢末至東晉間事。具體內容分為三十六門,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汰侈等。其內容豐富,題材范圍廣,前所未見。今就內容看來大致可分為四類:(1)暴露統治階級驕淫兇殘本性的故事。如《尤悔》篇中的“曹丕”條,記曹丕毒死任城王曹彰,還想殺害東阿王曹植;《文學》篇中還記丕逼令植七步作詩,同根相煎?!短蕖菲洝笆缤鯋鸲犯弧?“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勸酒,客飲不盡,即斬美人。又石崇家用蠟燭煮飯,王武子家用人乳喂豬,皇帝支持外甥競富等。這些都可見出統治階級的腐朽生活及兇殘暴虐的本質。(2)反映魏晉文人生活面貌的故事。如《任誕》篇記劉伶縱酒放誕,乃至脫衣裸體于室中;畢卓以“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又如“王子猷雪夜訪友”,追求以自我為中心的“興之所致”的主體意識,師心任性、曠達通脫的生活態度;謝安不為生命安危所動,而于狂風巨浪的壯觀景色中得到審美快感等。又如《簡傲》篇記“王子猷作桓車騎騎兵參軍”,展示了他的極不負責任的所謂“超俗”之志。(3)婦女題材的作品。與魏晉風度相關的是婦女沖破禮教束縛,而追求自由解放的故事。如“韓壽與賈充女”(《惑溺》篇),“溫嶠娶妻”(《假譎》篇)等,寫主人公欺騙家長或社會,與意中人結為良緣。又如“許允婦”(《賢媛》篇)、“諸葛恢女”等,寫主人公在成家后繼續在家庭中爭取婦女地位。這些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已不是閨中淑女,而是有名士旨趣,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新女性。(4)贊頌美德懿行的作品。如“周處悔過自新除三害”(《自新》篇),“阮光祿焚車自疚”(《德行》篇),“荀巨伯肯代友人死”(同前),“庾公乘的盧馬而不賣”(同前),“管寧割席”(同前),“殷仲堪拾啖落盤飯?!?同前),“過江諸人”(《言語》篇)等,都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重義愛國,樂于助人,不嫁禍他人,勇于自我犧牲,不慕金錢權貴,生活儉樸,勇于改過自新等傳統美德。《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三個顯著特色:(1)“以類相從”的格局結構。是書故事,按內容分若干門類,同類中的故事性質相似,人物各異;而每個人物的事跡,又散見于各門類中。這樣,以門類為經線,人物為緯線,織成一個龐大的網絡結構,既可加深對某一門類內容的認識,又可將人物在各篇中的活動合成一個相對完整的人物形象,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2)能抓住主要故事情節采用簡練的筆觸加以描寫、刻畫。如“新亭對立”(《語言》篇),寫游宴中,周侯中坐而嘆,“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諸人皆相向流涕,惟王導說:“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睅坠P一描,就能生動地把當時亡國士大夫的凄然出涕和王導立志恢復中原的心愿活畫出來。還有的善于捕捉住富有特征性的細節來勾畫人物。如“王藍田”(《忿狷》篇),寫他性急而吃雞蛋時,“以箸剌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于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嗔甚,復于地取內口中,嚙破即吐之?!蓖ㄟ^幾個小動作,刻畫了王藍田的急躁性格,些許筆墨,即以傳神。(3)語言簡約含蓄,且雋永生動。魯迅謂:“記言則冷雋;”(《中國小說史略》)胡應麟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然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少室山房筆叢》)如《任誕》篇寫:“王子猷嘗寄人空宅處,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何可一日無此君?’”于簡潔的語言中,和盤托出了王子猷自命風雅的神情?!妒勒f新語》中的體例格局、描寫手法和語言風格,對后世影響深遠。它不僅是魏晉南北朝志人(或軼事)小說的代表作,也是筆記小說的先驅,歷代摹仿其體者不絕,《續世說新書》、《唐語林》、《續世說》、《何氏語林》、《明世說新語》、《明語林》、《女世說》、《僧世說》、《今世說》等,直到民國初年還有易宗菱的《新世說》,形成了一個以“世說體”命名的小說流派。而它的內容又為后代戲曲、小說、詩文及語辭,提供了大量的題材和典故?!队耒R臺》(元關漢卿作)、《剪發待賓》(元秦簡夫作)、《蘭亭會》(明楊慎作,或題許時泉)以及《擊鼓罵曹》、《周處除三害》等戲劇,都是根據《世說新語》中的故事改編的。《三國演義》中某些情節,楊修解“黃絹幼婦”之辭、“望梅止渴”、“七步成詩”等,也取自《世說新語》。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曹丕·三王冢》簡析
下一篇:《秦漢·郭憲·東方朔傳》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