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碑》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沈起予著。長篇小說。1935年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被列為良友文學叢書第21種。作品反映的是青年知識分子在大革命前后的沉浮。作品的主人公叫孫丘立,家在四川農村,父親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供兒子在縣城讀書。孫丘立在學校受“五四”余波的影響,奔赴大城市,參加學生運動。在南京他接受了新思想,投考黃埔軍校,畢業后,擔任漢口某保衛隊的分隊長。奉命帶兵鎮壓紗廠的罷工運動。他與工會負責人以禮相待,和平解決了罷工事件。小說的主人公可算是革命者,但他對革命理解不深,又不夠堅定,他不是革命大潮中的弄潮兒,只是其中的一片小浪花,隨波逐流,飄搖不定。作者試圖從孫丘立身上尋求到當時青年的盲目熱情、苦爭和沉浮的身影。所以作品有其獨特的認識價值和現實意義,孫丘立漂泊于南京、上海、廣州、漢口追求革命,正是當時許多青年的縮影。作品也表達出先進知識分子走出四川投身更廣闊的社會,接受急進時代思潮的愿望。作品還用幾分眷戀之情,描述巴山蜀水的鄉風民俗。孫丘立最后失望回到了家鄉的結局,正是作者思想苦悶的投影。作品取材獨特,展示社會生活廣闊,博取四方風情,使作品獨具一格。
上一篇:《桂苑叢談》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水窗春囈》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