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劉安·羿射十日
亦名《羿射九日》。古代神話小說。劉安編錄。原載《淮南子·本經訓》。袁珂《古神話選釋》、顧之京等《中國古代短篇小說選》、劉文忠等《文言小說名篇選注》、李格非等《文言小說》 皆錄入。羿是堯時的一位天神,他善射,據《山海經·海內經》載述,他的弓箭是帝俊賜予他的:“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關于他射十日和誅妖除怪的傳說,先秦典籍就已載有,如《楚辭·天問》:“羿焉彃日?烏焉解羽?”《山海經·海外南經》:“羿與鑿齒戰于壽華之野,羿射殺之。”羿射十日、誅殺妖怪的神話,屬 《淮南子》這篇記得最為詳細: 當堯作首領之時,十個太陽齊照大地,曬焦了莊稼,曬死了樹木,人們再也沒有可吃的東西。然而怪獸怪鳥卻趁機出來為害。猰貐、鑿齒到處吃人,九頭鳥噴水吐火,惡風怪破壞了人們的屋舍,野豬、長蛇也到處作惡。于是,堯派羿去除害。羿到南方水澤邊殺死了鑿齒,到北邊的大河上殺死了九頭鳥,到東方的青邱澤地射殺了大風怪,接著向天上射十個太陽(射中了九個),萬民皆喜,生活恢復了正常,就推選主張射日的堯為天子。這是我國原始社會后期的一個為民除害的英雄神話。這個神話之所以產生,當是由于遠古時代發生過一次或數次大旱,人民群眾渡過這場災難之后, 久而久之, 就幻想出一個善射的神箭手羿 (羿字像弓箭形) 來,想象他射去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了一個,從此后,才減輕了旱災之威脅;同時又射殺毒蛇猛獸,使人們能夠安心生產。“這里含有歌頌勞動英雄的意義,也有贊揚優良的勞動工具和巧妙的勞動技術的意義”(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這則神話,以神奇的想象把弓箭和太陽聯系到一塊。原始社會生產力是低下的,勞動工具十分簡陋,弓箭的發明是當時社會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以原始人就把弓箭想象成具有無比威力的神弓神箭,只要掌握了它,就可以戰勝自然災害。于是,弓箭、射手和太陽就在藝術幻想中被統一了起來。作品塑造了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神的形象——羿,他在為民除害的驚心動魄的斗爭中,施展了非凡的能力,表現了無畏的精神,完成了造福人類的壯偉業績。羿的為民除害的英雄神形象,實際是古代人民集體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它反映出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有著樸素的“人定勝天”的堅強信念。當然,這個神話末尾,經后人的傳說,把反映原始部落集體抗旱、除害的行動歸功于“堯天子”,顯然是封建社會階級意識打下的烙印?!棒嗌涫铡钡纳裨?,后來又訛變為“堯射十日”(《論衡·感虛篇》等),則不足取。然而“羿射日”的神話,后世又出現所射九日 “落為沃焦” (《錦繡萬花谷》) 的傳說,則是錦上添花,使這一神話更為完整。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敬叔·紫姑神》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嘉·翔風》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