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蘇娥訴冤記
亦題《蘇娥》、《鵠奔亭》。東晉志怪小說。干寶撰。原載《搜神記》卷十六。《太平御覽》卷八八四、《太平寰宇記》卷一五九皆引載(文各有異)。《五朝小說》、《綠窗女史》、《舊小說》皆錄入。本事見《列異傳》、謝承《后漢書》(《北堂書鈔》卷七十九引書作《漢書》)。作品敘寫:漢時交州刺史何敞夜宿高安縣鵠奔亭,未到半夜,有一女子從亭樓下出現,向他喊冤告狀。言說她姓蘇名娥,原籍廣信縣,二年前和家仆去外地賣絲綢,驅車路經此地,被當地亭長龔壽殺害,并殺牛燒車,搶走財物。將她主仆二人尸體埋于此亭下,車和牛骨扔在亭東的空井里。 自己穿的白衣青絲鞋至今未朽,可為明證。何敞于是掘地查驗,和她說的完全一樣。又去文信縣查問,果有蘇娥此人,二年出門未歸。何敞于是捕捉龔壽,滅其家族,以明鬼魂之冤。封建社會官吏多有虐人害物者,但也有清官循吏為民作主。而人民痛恨迫害良善的惡徒,并稱頌清官,這就是蘇娥之類公案故事產生的思想基礎及社會基礎。漢時已流傳有清官為屈死孝婦昭雪故事。本篇則寫清官審斷鬼訟為冤鬼報仇。值得注意的是,鬼在此處出現,生前被害,而死后訴冤,曲折地表現了人民的復仇精神。小說以何敞的行蹤為線索,詳細具體地描述了他夜宿鵠奔亭,遇鬼魂訴冤,掘地驗證,察訪原籍,懲治兇犯的全過程,脈絡貫通,首尾完整,結構嚴謹。作者用細膩的筆觸,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描寫,塑造了一個剛強不屈的烈女形象。作者雖然把蘇娥作為鬼魂形象訴諸筆端,但讀者卻沒有絲毫的怪異之感,反而覺得這一鬼魂親切可佩,尤其是她的抗爭精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品中另一個主要人物何敞的形象塑造得也比較成功。他嫉惡如仇,為民作主,為一鬼魂的冤案,竭盡全力,終于使真相大白。他執法如山,對兇手嚴懲不貸。他顯然是勞動人民理想中的清官形象。龔壽是作為一個貪財好色的惡人形象出現的,雖然著墨不多,但他那殘暴歹毒,狡詐兇狠的性格特征也從側面刻畫得較為鮮明。小說語言簡潔流暢,故事情節曲折生動,藝術感染力較強,在魏晉小說中實屬不可多得的精品。這個故事先載于《風俗通義》(《南村輟耕錄》卷十四引),《列異傳》亦載,但皆簡略。《搜神記》本篇特詳,則為這一故事的結集。之后,《冤魂志》等皆記,但無出其右者。明代有《鵠奔亭蘇娥自訴》雜劇,但已佚。《后漢書》卷八十一《王忳傳》、《水經注》卷十八《渭水》、《冤魂志》等皆載有斄亭女鬼訴冤記,與此相似。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蒼獺》簡析
下一篇:《秦漢·劉向·蕭史》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