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繚綾》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唐白居易作。《新樂府》第三十一首。作者原注:“念女工之勞也。”今人顧學頡、周汝昌《白居易詩選》:“暴露統治者窮奢極欲、大量浪費人力物力的罪惡。繚綾是一種最珍貴的高級絲織品,織十匹普通綢子的勞力,還抵不上織繚綾一匹所費的多;而皇帝一要就是一千匹,并指定要織各種特殊花樣。送到宮廷里,就拿去做舞衣,隨便糟蹋,毫不愛惜。作品揭露了統治者的荒淫享樂生活是如何建筑在壓榨勞動人民的基礎之上的。詩中對女工們辛勤勞動的結晶——繚綾的高度工藝成就,作了非常細致而形象的描寫;和統治者的任情浪費對比之下,人們會隨著作品的藝術感染而加強對統治者的憤恨。結尾說:若是歌舞的人看見織工的辛苦,也會表示同情而愛惜身上的舞衣,諷刺的矛頭似乎轉向了歌舞人。這是由于作者當時所處的地位,不能直接斥責皇帝,而不得不如此。同時,因為‘昭陽舞人’直接和繚綾發生關系,從她們的身上點明主題,也比較自然一些。”今人霍松林說:“皇帝派中使,傳口敕,發圖樣,逼使‘越溪寒女’織造精美絕倫的繚綾,就是為了給他寵愛的‘昭陽舞人’做舞衣!就這樣,詩人以繚綾為題材,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被剝削與剝削者之間尖銳的矛盾,諷刺的筆鋒,直觸及君臨天下、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詩也從側面生動地反映了唐代絲織品所達到的驚人水平。‘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是說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繚綾,就呈現出不同的異彩奇文。這并非夸張。《資治通鑒》‘唐中宗景龍二年’記載:安樂公主‘有織成裙,值錢一億。花繪鳥獸,皆如粟粒。正視、旁視,日中、影中,各為一色’,就可與此相參證。”此詩對繚綾這種珍貴的高級絲織品作了細致而形象的描繪,極力贊美繚綾的高度工藝成就;進而通過“越溪寒女”辛勤勞動和“昭陽舞人”奢侈浪費的強烈對比,揭露了統治階級的窮奢極欲、荒淫享樂的罪行,表達了作者對織工們的深切同情。詩從描寫繚綾的精美奇絕入筆,采用一系列比喻,新意層出,波瀾疊起;又將繚綾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加以對比,比照鮮明,落墨于“昭陽舞人’的豪奢淫糜,筆鋒所刺,直指當朝。文意層層逼進,文勢跌宕生姿,言已盡而意裊裊,表現了藝術上的獨創性。
上一篇:《繡襦記》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羌村三首·崢嶸赤云西》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