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墨翟·周宣王殺其臣杜伯
戰國志怪小說。墨翟撰。原載《墨子·明鬼下》。今見清孫詒讓《墨子閑詁》。《太平御覽》曾引。李格非、吳志達主編《文言小說》選錄。作品所寫“宣王殺杜伯”事,實為史事,《竹書紀年》即說: “宣王四十三年,王殺大夫杜伯,其子隰叔出奔晉。”《繹史》卷二十七引《周春秋》亦謂,宣王之妾女鳩,欲通杜伯,杜伯拒絕,女鳩就誣告杜伯與自己私媾,宣王于是“殺杜伯”。而杜伯被殺后三年,化為厲鬼,復仇射殺宣王之事,則屬虛構。作品描寫,周宣王將殺無罪之臣杜伯,杜伯說:“君王以無罪而殺我,若我死后無知覺,無靈魂,就算了。若我死后有知覺,有靈魂,不出三年,必定使君王知道我的厲害。”三年之后,周宣王會合諸侯于圃田打獵,光天化日之下,杜伯乘白馬素車,拉朱弓,挾朱箭,射殺宣王于車上。墨子寫這則鬼魂復仇的故事,意在說明 “凡殺不辜者,其得不祥,鬼神之誅”的道理,從而證明他的有神論的唯心主義思想。但從故事的客觀意義上來看,作品則譴責了最高統治者濫殺無辜的暴虐行為,很有積極意義。至于杜伯鬼魂復仇,“追周宣王,射之車上”的描述,用的是一種浪漫主義手法。通過這種浪漫色彩濃厚的情節,來表現人們要求懲治殘暴的統治者的生活理想。袁珂指出:“這里雖然出現了鬼,但這個鬼卻是猛烈、驍勇、頑強、意志堅決的鬼,是報冤雪恨的鬼,是不屈服于命運、敢于向命運挑戰的鬼,而且 ‘言必信,行必果’,一出場就達到了他的目的。這個鬼魂的形象是高大的,甚至是鮮明可愛的,他教人振奮有為,而并不教人流于頹唐。這一點就是神話和迷信的分界線。并不是神話故事里只要出現了鬼就是 ‘鬼話’,‘鬼話’ 這種文學體裁實際上是沒有的。鬼神都是幻想的虛構,主要看它的內容實質。” (《中國神話史》)杜伯報冤故事可以進入志怪小說領域,正如后世流傳的“王魁負桂英”故事可以進入志怪小說領域一樣。敫桂英的形象,也是女性中不甘受欺凌、斗爭意志堅強者的形象,通過幻想的鬼魂形式的復仇,終于達到了她的目的。關于鬼魂報復之類題材的作品,在《墨子·明鬼下》中還載有他篇,如《燕簡公殺其臣莊子儀》等,可能當時有不少這類復仇故事在社會上流傳。墨子當是根據傳說的素材而加工寫成此類故事的。“杜伯復仇”事后來被顏之推采入《冤魂志》中,《稗海》本《搜神記》亦采錄。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吳郡卒》簡析
下一篇:《先秦·晏嬰·國患社鼠》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