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陶潛·吳氏梓
東晉志怪小說。陶潛撰。原載《搜神后記》卷八。《太平御覽》卷七六七引載。本事見《豫章記》、《志怪》(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錄)。這是一則樹精故事。敘寫:吳聶友少時貧賤,喜歡射獵。有一次晚上射死一頭白鹿,天明去找,不見死鹿,連血跡也找不到。他累得困乏不堪,于是便躺倒在一棵梓樹下。剛躺下,就看見樹枝上射進一支箭,仔細辨認,正是他昨晚射出的那支。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回家帶足干糧,率領子弟,“持斧以伐之”,結果樹上有血流出。他把梓樹鋸成兩塊板,用繩子牽著放進池塘里。梓木板經常沉在水底,但也不時地浮出水面。木板若浮出,家中必有吉慶事。他迎賓送客,常乘此木板。一次行至池塘中間木板突然下沉,客人大驚失色,聶友呵斥,木板又浮出水面。自從得到木板后,聶友也仕途風順,位至丹陽太守。上任一年后,木板忽然漂來建康,聶友大驚說:“板來,必有意?!绷⒓崔o官歸家。上船后,閉上艙門,把兩塊木板夾在船的兩邊,一天就回到豫章老家。從這以后,木板浮出水面,反倒帶來兇禍,家里也多災多難。如今新淦北二十里外的封溪,還有當年的遺跡。小說通過敘寫梓樹精給吳聶友一家帶來的福禍的前后變化,旨在宣揚禍福神定的封建迷信思想。作品構想奇譎,設幻萬端。小說中的樹精,無影無形,變幻莫測,它是鹿又是樹;是樹又流血,雖被一鋸為二,卻不傷其精氣;它不是船又能載人,無人操縱卻能自到建康,而且冥冥之中左右著吳氏一家的禍福吉兇。這一物象,完全是作者臆造出來的神界精靈,可謂奇幻之極。作者行文能抓住人物特點,描寫比較細致。寫樹精,始終緊扣樹木的本身特征。它原本是樹,于是扎根大地,枝干成蔭;后來做板,放在水中自然沉浮,隨水漂流。同時,作者賦予它人的基本特性,它有血,有思維,有感情。再加上精怪的諸多特點,于是,人、樹、精三位一體,就構成了一個具有獨特性的藝術形象。小說剪裁精當,結構合理。全文從夜晚射鹿啟筆,到天明變成樹一折;以率人砍樹過渡,到鋸成木板一轉;再用浮出水面能主吉慶翻新;結尾處再以主兇禍騰折。著筆詳寫“木板”,略寫“鹿”、“樹”。詳略得當,文理清晰,斗折蛇行,天然妙成。《殷蕓小說》、《宣室志》(明抄本《太平廣記》引)皆采載此故事。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祖臺之·吳中士大夫》簡析
下一篇:《秦漢·袁康·吳王占夢》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