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韓嬰·樊姬
亦題《楚莊樊姬》。西漢軼事小說。韓嬰撰。原載《韓詩外傳》卷二第四章。《列女傳·賢明》、《新序·雜事》一、《群書治要》等皆引載(文字有異)。今李格非、吳志達主編 《文言小說》錄入。樊姬,楚莊王夫人。楚莊王,姓羋 (Mǐ),名旅,春秋時楚國國君,前613—前591年在位。作品描寫: 楚莊王聽朝議,散朝時間很晚才回到寢宮,樊姬下堂階迎莊王,問道:“為何散朝這么晚,難道不疲倦嗎?”莊王說:“今日聽忠賢者之言,所以不知疲倦?!狈査屹t者是誰,莊王說是沈令尹。樊姬不禁掩口而笑,莊王莫明其妙。于是樊姬說:“賤妾能侍候于王,掌管湯沐,執拿巾櫛,鋪動衽席,已經十一年了。但是賤妾曾常派人到梁、鄭諸國,選求美人而進獻于王,與賤妾同等的有十人,比賤妾賢明的有二人。難道賤妾不想獨占王的寵愛嗎? 主要是不敢拿個人私欲堵塞眾美女被進獻之路,想讓王多聞多見,能知道美女之中誰是賢能者。今沈令尹做楚相數年,未曾見他進薦賢能或者是辭退不肖,怎么能算得上忠賢呢?”莊王次日上朝,以樊姬之諫告于沈令尹。沈氏遂退職而進薦孫叔敖。叔敖治理楚國,三年后,楚王便稱霸于諸侯。小說通過樊姬向莊王勸諫“進賢而退不肖”之事的描寫,說明了薦賢授能的重要性,贊揚了樊姬的明識大體、不以私蔽公的精神。作品短小精警,只攝取一件事,寫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樊姬向莊王進諫,設身處地,以自己常向王進獻美女,“欲王之多見,則知人能也”之事作類比,一舉說服了莊王,終于任用孫叔敖為令尹,使“莊王以霸”(《列女傳》文)。樊姬識大體,明公利,賢惠善諫,在短短的三百多字中得到了形象的表現,語言的簡潔而性格化是可以想見的。劉向曾贊頌說:“樊姬謙讓,靡有嫉妒,薦進美人,與己同處; 非刺虞丘 (沈令尹之號),蔽賢之路; 楚莊用焉,功業遂伯。”劉向就曾用此篇材料,重編了 《樊姬傳》,入《列女傳·賢明傳》 中。
上一篇:《秦漢·劉安·楚有善為偷者》簡析
下一篇:《秦漢·武帝會西王母》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