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劉安·楚有善為偷者
亦題《子發用偷》。西漢寓言小說。劉安撰。原載《淮南子·道應訓》。公木、朱靖華編《歷代寓言選》錄入。這是一篇描寫小偷題材的富有積極意義的作品: 楚將子發愛好尋求有一技之長的人。楚有一個善為偷竊的人,去見子發,愿把偷技貢獻出來。子發以禮待他。左右官員都勸諫子發說:“小偷是天下的盜賊,為何如此禮遇?”子發說:“這不是你們所能理會的。”后來不久,齊興兵伐楚,子發率軍抵擋,但交戰三次皆敗退。楚國賢能者,都獻了計策,但仍不能取勝,齊軍卻愈戰愈強。此時,那個善為偷者請見子發,要求去齊營試一試,子發不問他如何施技就派他去了。那小偷便在夜里溜進齊營,把齊國首席將領的帷帳偷了回來,獻給子發。子發便派使臣將帷帳送回齊營說:“我們的兵士有出去打柴的,得到將軍帷帳,現特來送還。”第二天小偷又去齊營,取回了將軍的枕頭,第三天則取回了將軍的頭簪,子發都派人送了回去。齊軍大為驚駭,齊將軍同軍中官吏商量道:“若再不退兵,楚軍恐怕要取我的頭了!”便下令退兵而走。作品主旨在于說明: “技無細薄,在人君用之耳。”對于有真才實學、有本領的人,要善于使用,充分發揮其特長。偷竊雖然不好,但把這種特技用之于對敵斗爭,也能發揮極大作用。楚將子發能正確地使用“善偷者”的一技之長,而退去齊軍,其做法后人當應借鑒。本篇寫得生動活潑,曲折有致。楚將子發 “衣不給帶,冠不暇正,出見而禮”迎“善偷者”;“善偷者”三入齊軍取齊將身用之物等情節描寫,都生動地展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風貌。在《淮南子》中,這是一篇比較優秀的寓言小說作品,《太平御覽》也引載了這一作品。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邯鄲淳·楚人》簡析
下一篇:《秦漢·韓嬰·樊姬》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