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滿江紅》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江行,簡楊濟翁、周顯先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曾識。是夢里、尋常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笑塵埃、三十九年非,長為客。吳楚地,東南拆。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跡。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編年】
《鄧箋》:淳熙五年(1178),稼軒三十九歲,由大理少卿出任湖北轉運副使。按此詞賦“江行”,蓋由臨安從運河至京口,揚州,溯江而上至鄂州。上片言“行遍江南江北”,下片言曹劉陳跡,皆江行所歷也。
【匯評】
卓人月《古今詞統》卷十二:長使英雄淚滿襟。
陳廷焯《云韶集》卷五:起數語便超絕。回頭一擊,魚龍飛舞,淋漓痛快,悲壯蒼涼,敲碎玉唾壺。
同前卷六:稼軒詞如“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云山千疊。”又“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又“重陽節近多風雨。”又“秋江上,看驚弦雁辟,駭浪船回。”又“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笑塵勞三千九年非,長為客。”又“樓觀甫成人已改,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生哀樂轉相尋,今猶昔。”又“秋晚莼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又“三十六宮花濺淚,春成何處說興亡。燕雙雙。”又“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又“功成者去,覺團扇便與人疏。吹不斷斜陽依舊,茫茫禹跡都無。”皆于悲壯中見渾厚。后之狂呼叫囂者,動托蘇、辛,真蘇、辛之罪人也。
陳廷焯《詞則·放歌集》卷一:悲壯蒼涼,卻不粗鹵。改之、放翁輩,終身求之不得也。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滿江紅》詞易于縱筆,以稼軒之才氣,更如陣馬風檣。但豪放則易近粗率,此作獨疏爽而兼低回之思。“佳處”二句深表同情。余生平所歷勝境,回味猶甘,而重游無望,知佳處徑須攜杖,不可使清景如追逋也。下闋非特俯仰興亡,即尋常之丹艧未竟,已鐘鼓全非者,不知凡幾,真閱世之談。“今猶昔”三字尤雋。后之感今,猶今之感昔耳。
上一篇:辛棄疾《滿江紅》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辛棄疾《滿江紅》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