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田俅·買櫝還珠
戰國寓言小說。田俅撰。原載《田俅子》。今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陳蒲清等編《中國古代寓言選》、公木等編《歷代寓言選》皆錄入。故事敘述: 楚國有個人到鄭國去賣珍珠。他用木蘭做成了一個匣子,熏上牡桂和花椒的香氣,綴系上珠玉,裝飾上玫瑰,穿插上翡翠。鄭國人看到后,只買了他的匣子,而退還了他的珍珠。這可算是善于賣匣子的了,卻不能算是善于賣珍珠呀! 這個故事是田鳩在回答楚王問他“你的老師墨子,在實行上很好,在言辭上多不辯,為什么”時所講述出來的即興之作,同時,還講述了一個與此故事寓意相同的“秦伯嫁女”故事。講完這兩個故事后,田鳩繼續發揮說:“今世之談也,皆道辯說文辭之言,人主覽其言而忘有用。墨子之說,傳先王之道,論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辯其辭,則恐人懷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與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類,故其言多不辯。”田鳩是用這兩個故事來諷刺那種只注重文采而不重義理,且以文害用的形式主義傾向的。寓言描繪精采,連用四個排比句,極言楚人木蘭之柜的華麗多彩,從而展示出楚人對商品包裝格外重視的形象特征。從故事本身的內容來看,楚人并沒有錯,他的做法倒很能引起后人的深思,給人以啟迪。楚人做為一個商人,他為了賣寶珠得高價,千方百計在珠匣包裝上下功夫,結果把珠匣搞成“木蘭之柜”,并“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這可以說是“高級包裝”或“超級包裝”。作為商品來說,做這樣的“木蘭之柜”,無可指責。正因為包裝好,鄭人才買了他的貨(只買了珠柜)。據文義,鄭人肯定出錢不少,說不定買櫝之價包括珠價呢。無論怎么說,這位楚人是從鄭人那里得了不少“外匯”。從這個角度來說,“楚人賣櫝”則是我國古代反映商業包裝題材的小說作品,那位楚人倒是一位很有商業經營機謀的“善賣”者。今天搞出口商品包裝的人,應該學學那位楚人。
上一篇:《先秦·列御寇·九方皋相馬》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五酉》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