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應劭·石賢士神
亦題《石人》。東漢志異小說。應劭撰。原載《風俗通義》卷九《怪神》。《抱樸子·內篇·道意》亦載(文字有異)。滕云《漢魏六朝小說選譯》錄入。這是一則破除鬼神迷信的作品。描述:汝南汝陽彭氏墓路頭立一石人,在石獸之后。有位田家老母到市上,買了數片餌而歸,暑熱行疲,休息于石人下,稍睡了一會兒。離去時,遺失了一片餌,而沒有察覺。后來,行路的人看見了石人跟前的片餌,到客人相會時,問石人跟前為什么會有片餌,客人戲言之:“石人能治病,病愈者來謝而放下的。”爾后轉語頭痛者摩石人頭,腹痛者摩其腹,再用摩過石人的手來摸自己,沒有不手到病除的。凡人病自愈者,因言得石人福力,號為石賢士神。于是石人處輜輦轂擊,帷帳絳天,管弦之音,聞數十里。后來,那位田家老母來說明了事情的真相,人們才終止摸祭石人。作品形象地說明了封建迷信思想對人們的愚弄,諷刺了那種不作調查分析、以訛傳訛和盲目信神的社會現象。不管那位“客人”先說石人能治病的動機如何(或者是惡作劇,或者是開玩笑,或者是胡亂瞎猜),但那么多的人能信以為真,且以錯傳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迷信神鬼的思想太重所致。盡管在求石人治病的深層,包含著當時人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可憐情形,但誤把石人當神靈而求醫病的行為畢竟是荒唐可笑的。作者把這種“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魯迅語),便使作品帶上了喜劇性。讀者可從中看到,人們虔誠地求石人治病,其實卻是一場“認真的自我愚弄”。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陶弘景·真誥》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神樹》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