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唐宋詩醇》新詩鑒賞
唐詩選本,四十七集,清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主持選訂。弘歷(1711~1799),清世宗(雍正帝)第四子,1736年繼位,做滿六十年皇帝后退位于其子,為太上皇,廟號高宗。其在位時注重文治與思想統治,很重視文學的教化作用,他本人也酷愛作詩,其詩有四萬余首,為歷史上產量最高的詩人。
此書取唐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宋蘇軾、陸游等六人詩作編為一集,用以和《唐宋文醇》的唐宋八大散文家相對,表彰這六位詩人在詩史上的特殊成就,并用之宣揚封建主義詩教。弘歷對清初以宋詩為宗和后來的王士禛提倡“神韻”之說,以“王、孟、韋、柳”為極軌的創作傾向都是不滿的。他認為“宋人不解‘溫柔敦厚’之義,士禛不解‘興觀群怨’之旨”,這些都影響了詩歌的教化作用。他說:“昔圣立教,莫先乎詩。原其始發于性情,致其用通于政治,既備興觀,動關君父。朱子所謂教被于萬世者也。”可見統治者是如何注重詩歌,他們自覺地把它當做統治工具用。乾隆初年朝廷“鄉試”“會試”增加考排律一首,于是坊間專刻為應制學習的排律,以供場屋之用。弘歷認為這種風氣影響了詩教的推行,所以他才推出這部注重詩歌思想內容的選本。
全書以李白、杜甫為正宗,以白、韓、蘇、陸為羽翼,書中各家篇目之前有總評,每首之后有諸家評,用以提示主題,分析藝術特點。評語多出于朝中儒臣梁詩正。
此書最初有內務府刻本,后廣布各省,允許刊刻,刊刻極多,幾乎使海內詩人人手一部。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唐詩別裁》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南曲次韻》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