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晉治氏女徒
戰國志異小說。撰人不詳。原載 《汲冢瑣語》。《太平御覽》卷六四二引載。魯迅《古小說鉤沉》輯入王浮《神異記》。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錄入。這是我國古代最早寫女奴題材的小說。描述: 晉治氏女奴病情沉重,遂被拋棄在荒郊。舞嚚(yín) 氏的馬僮在河邊飲馬時,見到了病重的女奴。女奴頓時有了精神,對馬僮說:“我做了一個很好的夢。”馬僮問她:“你做了什么好夢?”女奴說:“我在夢中乘水而行,來到了黃河與汾河的交匯處,三匹高頭大馬迎我而舞。”馬僮聽后,趕緊奔告舞嚚,舞嚚親自來到郊野察看女奴情況;并且對女奴說:“你還可以得救,我把你買下。”女奴回答說: “我已被拋棄了,不會死吧?”舞嚚回答: “不會死的。”于是,就把女奴買回。后來,女奴疾病稍愈,她就生了荀林父。這則卜夢故事,雖然帶有迷信色彩,但反映了奴隸的不幸遭遇。女奴被晉治氏蹂躪后得重病而被拋棄,幸虧她大難不死,被舞嚚氏的馬僮發現,才算得救。作品首尾完整而精煉簡潔,描寫人物的言行,能夠突出地展現人物的特定情緒和形象特征。女奴在荒野河邊,做了“乘水如河、汾,三馬當以舞”的“良夢”,這展現了女奴要頑強生活下去的美麗的想象,頗帶抒情意趣,把女奴在荒郊絕處生命待盡而碰見馬僮又逢生,生命之火在胸中燃燒等思想感情變化,寫得委婉傳神,女奴形象真切感人。女奴做夢于河汾“三馬當(迎)以舞”,真就在河邊碰見了馬僮,并且是舞嚚的馬僮,也不過是巧合而已。然而古人認為夢馬龍呈祥,反映了古人的迷信觀念。
上一篇:《先秦·韓非·晉平公與群人飲》簡析
下一篇:《先秦·晏嬰·晏子訟公而歸》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