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王琰·釋開達
南朝梁志怪小說。王琰撰。原載《冥祥記》。《法苑珠林》卷十七引載。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錄。作品敘述:晉時沙門釋開達,隆安二年,登壟采甘草,為羌所執(zhí)。時年大饑,羌胡相啖,乃把達放到柵欄中,將食之。先在柵者,有十余人,羌人日夕享俎,唯達尚存。自達被執(zhí),便暗誦《觀世音經(jīng)》,不懈乎心。到明日即要被啖,其日晨始曙,忽來一大虎,遙逼群羌,奮怒號吼。羌人各自駭怖奔走。虎乃前嚙柵木,得成小缺口,正好容一人出。不久虎去,達便穿柵逃走,夜行晝伏,遂得免脫。作品旨在宣揚佛法的威力;但也暴露了晉世天災(zāi)人禍給人民群眾所帶來的苦難。作品故事雖短,但情節(jié)較為曲折,頗帶有驚險性。如大虎逼羌嚙柵一節(jié),頗使讀者心靈震顫,為主人公的性命擔憂。待虎“徐去”,才感到虛驚一場。這種驚險描寫,既避免了作品平板單調(diào)的不足,而且對突出表現(xiàn)“觀世音顯靈”的中心思想起到了有效作用。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郗鑒》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琰·釋智通》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