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王琰·釋智通
南朝梁志怪小說。王琰撰。原載《冥祥記》。《法苑珠林》卷十八、《太平廣記》卷一一六皆引載。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錄。作品敘述:宋時尼姑釋智通,是京師簡靜尼。年貌姝少,信佛不篤。元嘉九年,師死罷道,嫁為魏郡梁群甫妻,生一男,年七歲,家甚貧,無以為衣,通為尼時,有數卷以素絲寫成的《無量壽》、《法華》等經,悉練搗之,以衣其兒。一年后,通得病,恍惚驚悸,竟體剝爛,狀若火瘡,有細白蟲,日去升余,燥痛煩毒,晝夜號叫。常聞空中語云:“壞經為衣,得此劇報。”旬余而死。作品的主旨在于宣佛懲惡,文中“空中語”即題旨之所在。不過,作品在客觀上也暴露了佛教禁欲主義扼殺人性的罪行,貌美年少的釋智通罷佛婚嫁,應該說這是對宗教禁欲主義的反叛。她后來又“壞經為衣”。實際上,她是封建時代“離經叛道”的一個典型婦女形象。作者站在崇佛的立場上,寫她“得報”死,這反映了作者的階級偏見。作品文筆簡約而流暢,人物形象鮮明而感人,是六朝僅見的寫僧尼“離經叛道”題材的小說作品。所以,在古代小說史上很值得一提。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琰·釋開達》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琰·釋法安》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