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任昉·相思木
南朝梁志怪小說。任昉撰。原載《述異記》卷上。《太平廣記》卷四○八錄載。見《百子全書》本《述異記》。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引錄。是一則有關植物的傳說。敘述:戰國時,魏國苦秦之難,有民從征,戍秦久不返,妻思而卒。既葬,冢上生木,枝葉皆向夫所在之方向而傾,因謂之相思木。今秦趙間有相思草,狀如石竹,而節節相續。一名斷腸草,又名愁婦草,亦名霜草,人呼為寡婦莎,蓋相思之流也。作品通過對民妻思征夫而卒,墓上生出相思木的故事的描述,曲折地反映了人民對戰亂的不滿情緒。小說為“叢殘小語”格式,雖然有點零亂,但構思奇特,想象大膽,幻設人事于有關奇樹異聞的意境之中,娓娓寫來,情致頗佳。“相思樹”的傳說,漢魏六朝多記有。本篇的出現,為此類傳說增添了不少異情神彩。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白雄雞》簡析
下一篇:《秦漢·韓嬰·石奢》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