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西崑酬唱集
宋詩總集。二卷。宋楊億編纂。此書為北宋真宗時期一些上層官僚唱和詩之結集,主要包括楊億(錄詩七十五首)、劉筠(錄詩七十三首)、錢惟演(錄詩五十四首)、李宗諤(錄詩七首)、薛映(錄詩六首)、劉秉(錄詩六首)、劉騭(錄詩五首)、丁謂(錄詩五首)等十七人(其他人皆在三首或三首以下),錄詩二百五十首。景德二年(1005)秋真宗命王欽若、楊億等人于秘閣中編纂《歷代君臣事跡》(即《冊府元龜》),至大中祥符二年(1008)結束,歷時三年,入館諸臣在公馀之暇互相唱和,后編成此書(十七人中亦有數人未參加編纂《冊府元龜》)。集中所錄詩多為流連光景、詠物懷古之作。體裁多為五七言律體。作者刻意模擬唐代李商隱,追求詞藻,堆砌事典,鏤金錯彩,風格靡弱,而且許多篇章內容空洞。代表作品為《別墅》、《夜讌》、《霜月》、《鶴》、《淚》、《螢》、《荷花》等。此編一出,其代表的創作傾向影響了一代詩風。《蔡寬夫詩話》云:“宋初沿襲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樂天詩,故王黃州主盟一時。祥符、天禧之間,楊文公、劉中山、錢思公專喜李義山,故崑體之作,翕然一變。”《六一詩話》云:“楊大年與錢、劉數公唱和,自《西崑集》出,時人爭效之,詩體一變。”石介亦云:“今楊億窮妍極態,綴風月,弄花草,淫巧侈麗,浮華纂組,刻鎪圣人之經,破碎圣人之言,離析圣人之意,蠢傷圣人之道。”(《怪說》)認為它無益于社會與世道。然此編中亦有一些富于社會內容之作品。如《漢武》、《明皇》、《始皇》、《即目》、《南朝》等篇章借古諷今,用以表達對國家局勢之憂念與對宋真宗佞道求仙之勸諫。《公子》一首則大膽揭露了社會之不平。還有一些表現個人情懷之作品如楊、錢、劉等人所寫的《無題》等等。不僅可見當時一些正直士大夫之懷抱,亦反映出當時高層官僚內部爭斗之激烈。因此,有些論者以為,西崑體之弊乃在于群起而效尤者,“效之者漸失本真,惟工組織,于是有優伶挦扯之譏”,至于楊、劉諸家“取材博贍,練詞精整,非學有根柢,亦不能熔鑄變化,自名一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西崑”集名取義于《穆天子傳》之“天子升于崑崙之丘,至于群玉之山,先王所謂冊府”。“冊府”為藏書之處,這里以“西崑”(按崑崙在中原之西)名集,點明其唱酬之處。此集初刊于北宋,《郡齋讀書志》中即有記載,宋刻已不可見。傳世最早刊本為明嘉靖十六年(1537)張綖所刊玩珠堂本。民國間商務印書館所編《四部叢刊》即據此本影印。清代有七個刻本:一為清初徐乾學本,二為康熙戊子(1708)蘇州朱俊升本,三為壹是堂本,四為留香室本,五為《浦城叢書》本,六為《粵雅堂叢書》本,七為《徐氏叢書》本。現有中華書局1980年排印本,為今人王仲犖注。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薑齋詩話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言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