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旨歸》的主要內容,《華嚴經旨歸》導讀
《華嚴經旨歸》是以中國佛教華嚴宗教義來概括《華嚴經》義旨的佛教書籍。法藏著。該書收于歷代佛教藏經中。近代金陵刻經處有單刻本。上海佛學書局于1940年曾以鉛字排版,重印本書。此外,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的由石峻、樓宇烈等選編的 《中國佛教思想史資料選編》第2卷第2冊中收錄了本書。
法藏 (643—712) 號賢首,唐代僧人,中國佛教華嚴宗的實際創始人。祖籍康居,本人生長于長安(今陜西西安)。17歲時曾師事 “至相大師”智儼,致力于《華嚴經》的學習和研究。28歲奉敕剃度,正式出家為僧。他發揮和弘揚《華嚴經》思想理論,并依此建立和完善華嚴宗的基本教義,所以后來被推為華嚴宗的三祖。法藏精通梵文,相傳他曾先后參加過玄奘和義凈組織的譯場,還曾奉武則天之命參預過實叉難陀的80卷《華嚴經》的翻譯。據說他先后講解《華嚴經》達30多遍,并曾親自為武則天講述《華嚴經》經義。他一生著述很多,光是闡發 《華嚴》思想的著述就多達數十種。《華嚴經旨歸》亦是其中之一。
本書篇幅不大,共均1萬多字。概括敘述了 《華嚴經》思想理論。《華嚴經》又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經典。漢譯 《華嚴經》主要有3個譯本,1. 東晉佛陀跋陀羅所譯的60卷本。2. 唐實叉難陀譯的80卷本。3. 唐代般若譯的40卷本。其中以80卷本較為完備,也比較流行。《華嚴經》主要以 “法界緣起”來論述世界的構成,認為世界萬象都是法身佛毗盧遮那的顯現,闡發精神現象 (理) 與物質現象(事) 相即相入,圓融無礙之理和圓信、圓解、圓行、圓證等“頓入佛地”的思想。《華嚴經旨歸》全文1卷,分10題來概括 《華嚴經》義。1. 說經處,2. 說經時,3. 說經佛,4. 說經眾,5. 說經義,6. 辨經教,7.顯經義,8. 釋經意,9. 明經益,10. 示經圓。此中前5題,從時、處、機和說經者等方面來論述 《華嚴經》圓通無礙、窮盡法界。次3題具體闡說 《華嚴經》諸法無礙,性相圓融之意。第9題宣說了修習 《華嚴經》者所獲的種種功德利益。最后1題則是全書的總結,再次標明《華嚴經》是窮盡法界、超越時空,無礙圓融,無盡自在的深奧經典。
《華嚴經》是中國佛教華嚴宗依據的主要經典。本書概括 《華嚴經》 義旨,言簡意賅,曲盡玄微,使《華嚴經》旨趣燦然畢顯。所以本書歷來被作為研究華嚴思想的要典而受到華嚴學者的重視。
上一篇:《華嚴經探玄記》的主要內容,《華嚴經探玄記》導讀
下一篇:《華夷圖》的主要內容,《華夷圖》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