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礦廠圖略》的主要內容,《滇南礦廠圖略》導讀
《滇南礦廠圖略》是一部詳細介紹清代云南礦廠分布及其采礦冶煉技術的圖文并茂的專著。吳其浚纂,東川府知府徐金生繪輯。此書無刊刻年月,嚴中平《清代云南銅政考》序推測成書于道光二十四、五年(1844—1845) 間。
吳其浚 (1789—1847),字淪齋,別號雩類農,河南固始人。清嘉慶二十二年 (1817) 中一甲一名進士(狀元),做過翰林院修撰,湖北、江西學政、兵部侍郎、湖南、湖北、云南、貴州、福建、山西等省的巡撫或總督。著有《植物名實圖考》、《植物名實圖考長編》、《滇南礦廠圖略》、《滇行紀程集》等書。《清史稿》卷387、《清史列傳》卷38、《國朝耆獻類征》卷204均有傳。
《滇南礦廠圖略》分上下卷,上卷題《云南礦廠工器圖略》,下署:賜進士及第兵部侍郎巡撫云南等處地方吳其浚纂,東川府知府徐金生繪輯。上卷首列工器圖20面,次滇礦圖略,下引第1,硐第2,硐之器第3,礦第4,爐第5,爐之器第6,罩第7,用第8,丁第9,役第10,規第11,禁第12,患第13,語忌第14,物異第15,祭第16,后附宋應星《天工開物》(節錄五金第14卷),王崧《礦廠采煉篇》,倪慎樞《采銅煉銅記》,《銅政全書·咨詢各廠對》。卷下名 《滇南礦廠輿程圖略》,有全省圖一幅,次為府、州、廳圖21幅,下為滇礦圖略,再為銅廠第1,銀廠第2,金、錫、鉛、鐵廠第3,附白銅,帑第4,惠第5附戶部則例,考第6,運第7,程第8,附《銅政全書·籌改尋甸運道移于剝隘議》(王昶著),舟第9,耗第10,節第11,鑄第12,采第13附《論銅政利病狀》 (王大岳著)。
本書詳細記錄了云南銅礦的分布及銅的課額。其中云南府屬有萬寶廠、大美廠、大寶山廠;東川府屬有湯丹廠、碌碌廠,大水溝廠,大風嶺廠,紫牛坡廠、茂麓廠;昭通府屬有人老山廠、樂馬廠,長發坡廠,小巖坊廠;澄江府屬有鳳凰坡廠,紅石巖廠,紅坡廠、大興廠、發古廠;曲靖府屬有雙龍廠;順寧府屬有寧臺廠;永北廳屬有得寶坪廠;大理府屬有白羊廠、大功廠;楚雄府屬有寨水箐廠、馬龍廠、香樹坡廠、秀春廠;麗江府屬有回龍廠;臨安府屬有義都廠、金釵廠、綠礦銅廠;元江州屬有青龍廠。
上述諸廠以湯丹、碌碌、寧臺3個銅廠為最大.茲分別介紹如下:
1、湯丹廠,距郡160里。明代開宋,乾隆初獲銅極盛,四十四年(1779)定額銅316萬余斤,嘉慶七年(1802) 定額230萬斤。
2、碌碌廠,在會澤西;距郡160里,一名落雪山。乾隆四十三年(1778)定額青銅124. 4萬斤,四十六年 (1781) 減定82. 3992萬斤,嘉慶七年(1802)減定62萬斤。
3、寧臺廠,在順寧東北520里,初為小廠,繼獲小泄廠,又獲蘆塘廠,產量漸旺。乾隆四十六年(1781),定額銅290萬斤,其中紫板銅90萬斤,供省鑄及采買,抽課公廉揖耗一成,通商如例,余銅百斤價銀5. 152兩; 蟹殼銅200萬斤,專供就運,不抽公廉揖耗,每百斤價銀6. 987兩。
書中還介紹了云南銀、金、錫、鉛、鐵等礦的產地及課額。
銀廠:臨安府屬有摸黑廠(在建水猛梭寨)、個舊廠; 東川府屬有棉華地廠(在巧家西北)、金牛廠(在會澤西南);昭通府屬有樂馬廠(在魯甸南80里龍頭山西)、金沙廠(在永善西南,近金沙江)、銅廠坡廠(在牛街西南); 麗江府屬有回龍廠 (在麗江西,近滄浪江)、安南廠(在中甸東南);水昌府屬有三道溝廠(在永平);順寧府屬有涌金廠(在順寧西南);楚雄府屬有永盛廠(在九臺上南)、土革喇廠(在礫嘉州判東南)、石羊廠(在礫嘉州判西南)、馬龍廠(在南安西南竹園塘)。以上15廠,嘉慶十六年 (1811) 定年額課銀24114. 3兩。
大理府屬有白羊廠(在云龍);元江州屬有太和廠(在新平西南);東川府屬有角麟廠(在會澤東,近威寧州)。以上諸廠,年解課銀計5~6百兩無定額。
順寧府屬土司銀廠有悉宜廠(在耿馬境)、有馬廠(永北廳東升廠)、東川府礦山廠(在會澤東)、元江州白達母廠(在新平)、興隆廠(在鎮沅)、白馬廠(在鶴慶)、興裕廠(在文山)、鴻興廠(在南安)。以上8廠,僅收僅解抵補各廠缺額。
金廠有:麻姑廠(在文山西南、近越南及臨安界)、金沙江廠(在永北西南、金沙江邊)、麻康廠(在中甸南),黃草壩廠(在騰越西)。以上4金廠,嘉慶十五年(1810)定額課金28.8653兩,附次年顏料、貢帶解趙戶部交納。
錫廠1: 個舊廠,在蒙自猛梭寨,康熙四十六年(1707) 開,每百斤錫抽課10斤。
鉛廠6: 卑浙廠 (在羅平境)、塊澤廠 (在平彝境)、者海廠(在會澤東南)、阿那多廠(在會澤縣)、妥妥廠(在尋甸西北),雙龍銅廠(在妥妥廠西)。鉛分白鉛、黑鉛。定例每百斤抽課10斤,充公5斤,通商10斤。按年分冊造報。
鐵廠14: 石羊廠 (在南安州)、鵝趕廠 (在鎮南州)、三山廠 (在陸涼州)、紅路口廠(在馬龍州)、龍明里上下鐵廠(在石屏州)、小水井廠(在路南州)、河底廠 (在鶴慶州)、阿幸廠、沙喇箐廠、水箐廠 (均在騰越廳)、濫泥箐廠 (在礫嘉州)、椒子壩上 (在大關縣)、老吾山廠(在易門縣)、猛烈鄉廠(在威遠縣)。以上共課銀281.53兩。
《滇南礦廠圖略》記載的滇銅,屬“康滇地軸”銅礦區,云南東川銅礦是屬層控礦床,通常稱為“東川式銅礦床”。書中對“東川式”銅礦的找礦方法、產狀和開采技術,作了經驗性的總結。在今天仍有參考價值。以往的采銅業專著《銅政全書》既不存世,賴此書得以保存,乃為研究采礦史難得的寶貴資料。書中詳錄銅、銀、金、錫、鉛、鐵具體產地,為他書所不載。尤為珍貴,可為今日找礦提供可靠線索。
從采礦冶煉等的著述內容來看,《滇南礦廠圖略》肯定是參考了 《天工開物》的,但絕不是簡單抄襲、每一項都結合了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生產狀況。方國瑜在其 《云南史料目錄概說》中說: “……咸為實事求是之作,非空言議論可比也。”是書對清代采礦冶煉技術的記載尤具權威性,在后來光緒二十八年(1902)刊實的宋賡平氏 《礦學心要新編》 中有多處引述。
參考文獻
- 1. 嚴中平:《清代云南銅政考》,中華書局,1957。
- 2.方國瑜:《云南史料目錄概說》,中華書局,1984。
- 3. 宋賡平: 《礦學心要新編》,蜀西廣石山房刊,1902。
- 4. 李仲約:《吳其浚與<
- 滇南礦廠圖略>
- 》 (1 989年紀念吳其浚誕生二百周年大會論文)。
上一篇:《測圓海鏡》的主要內容,《測圓海鏡》導讀
下一篇:《漕河圖志》的主要內容,《漕河圖志》導讀